權威人士再談中國經濟 對股債匯有何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09 16:35
劉東亮 中國金融信息網人民幣頻道特約專欄分析師
事件
5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頭版轉二版刊登了權威人士專訪《開局首季問大勢》,時隔4個月後,權威人士再次現身。
評論
權威人士是誰?很神秘,但從過往兩次權威人士的訪談來看,都傳遞出了中央對經濟政策的重要信號,此次權威人士再談中國經濟,值得研讀。
為盲目樂觀情緒畫上句號
“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
1、2季度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企穩反彈,各種樂觀情緒也隨之而起,但權威人士認為中國經濟L型走勢沒有變,而且會持續較長時間,這相當於為盲目樂觀情緒畫上了句號,有利於我們更為理性客觀的看待後續經濟發展和政策演變。
重提供給側改革,批評過度投資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供給側是主要矛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必須作為主攻方向。需求側起着為解決主要矛盾營造環境的作用,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決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隨着經濟的初步企穩,市場對於供給側改革的討論與關注有逐漸淡化之勢,似乎沉迷於短期刺激帶來的苟且安逸之中,但權威人士以醍醐灌頂的方式告訴大家,供給側才是主要矛盾,供給側改革不能停也不會停。
這意味着今後一段時期,供給側改革將再度成為經濟政策的核心焦點,決策層很可能密集推出較多的供給側改革措施,而需求側刺激很可能是點到為止,只要保證經濟不出現硬着陸或無序下滑,應該就是可以接受的。
反對加槓杆硬推經濟,信貸高增或踩剎車
“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槓杆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槓杆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槓杆率的迅速上升已是有目共睹,經濟增長對信貸的過度依賴,已經帶來債務問題的不斷惡化。我們認為,這意味着1季度信貸狂奔的局面已經引起了決策層的警惕,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對信貸投放踩剎車的動作,同時這也委婉的批評了居民部門加槓杆去地產庫存的作法。
貨幣政策更有可能按兵不動
“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杆的幻想”
權威人士特別提到不搞大水漫灌,不搞強刺激,並要拋棄寬松貨幣拉動增長的幻想,近期央行貨幣政策的持穩態度與此基本保持一致。如果權威人士是能夠影響到央行決策的層級,可以認為今後貨幣政策將趨於穩健,即經濟只要不再次出現超預期惡化,貨幣政策更有可能在目前基礎上進行微調而非大規模放松,未來降准次數進一步減少,更多是為了對沖基礎貨幣投放缺口,降息空間也愈發收縮。
以市場化視角看待去產能與地區分化
“分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
權威人士認為分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其隱含意思就是不恰當的救助是違反經濟客觀規律的,以此類推可以認為,無法跟上市場形勢的企業需要被淘汰而不是被救助,某些發展拖後腿的地區如東北地區,也不需要額外的政策保護,只有更多的依靠市場,進行產能出清,進行創新升級,才能走出困境。
對股、債、匯市場有何影響?
“我們明確了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即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
股市:權威人士委婉批評了拉動股市來刺激經濟的作法,提出重點在於“恢復市場融資功能、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這實際上意味着政府不應對股市點位負責,而應對股市機制負責,這是否就是此前政治局會議指出的“要保持股市健康發展”?令人遐想,但假如確實意味着政府不應對股市點位負責,那麼當前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國家隊是否要退出,該如何退出,該在什麼價格退出。
近兩個交易日,恰逢股市暴跌,權威人士此番表述並不利於股市企穩,再結合權威人士此前對經濟和政策的解讀,對股市而言基調甚至是偏負面的,預計股市近期疲軟走勢還將維持一段時間。但市場不出清,機會就不會出現,一個具備良好機制能夠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股市,總是好過暴漲暴跌的投機市。
債市:權威人士沒有過多提及債市,但從對中國經濟將繼續處於L型判斷來看,當前有較大理由認為債市處於調整而非反轉中,L型經濟有利於營造債券向好背景,我們認為不應對債市前景感到悲觀。同時,“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的表述,意味着各類債務的違約不會減少只會增加,信用債的大分化走勢還遠沒有結束。
匯市:“匯市要立足於提高貨幣政策自主性、發揮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這個表態已經很清晰了,那就是沒有必要讓貨幣政策被匯率牽着鼻子走,應該在市場供求的基礎上讓匯率來調節國際收支,我們認為這意味着無論貶值壓力還是升值壓力,只要是符合市場規律的,都可以釋放出來,沒必要硬扛。
(作者系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所在機構無關)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金融信息網采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轉載和引用此文時務必保留此電頭,注明“來源於:中國金融信息網”並請署上作者姓名。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