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我國信用體系不完善阻礙金融業創新發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8 14:10
和訊銀行消息 近年來,金融環境中信用的缺失,金融信用體系的不完善,阻礙了現代金融業的創新發展。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主任王煜在「首屆金融信用建設創新峰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的信用體系建設在整個征信市場方面,呈現出雙線推動的格局,這在世界上也是獨有的,如何利用、壯大國內征信機構是今後征信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近些年,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明顯。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不斷健全,激勵守信和懲戒失信的制度不斷完善。《關於建立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已經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國務院剛剛印發,信用記錄共享與公開設施初步建成。
「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對於改善金融市場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各類市場參與主體的信用狀況,就成為安全運作的關鍵因素。國內外的實踐都證明,完善的市場經濟離不開信用體系的支撐,信用體系之所以能發揮作用,最重要就是從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對守信者能夠予以激勵,對失信者予以懲戒。」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李聚合表示。
「《意見》的目的就是要有效治理失信問題,使失信者能夠付出足夠的代價,讓守信者受益,從而真正形成引導社會成員誠實守信的重要導向」,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李聚合表示。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對失信主體限制乘坐飛機411.5萬人次,限制乘坐列車101.6萬人次,阻止出境邊控443人次,限制申請政府性投資上百億元,限制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等職務2.7萬多人次。
李聚合指出,對失信者的懲戒措施當中,有很多是金融方面的懲戒措施。在金融全民化的大背景下,每個人都是一個金融消費者,也是一個投資者,對失信者進行金融方面的懲戒,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意見》一個很大的特點。
回歸信用建設本身,王煜認為,信用建設關鍵是信用信息的分類、收集、加工、使用。而征信概念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征信業發展在世界范圍內有兩百年歷史,而在中國現代歷史上也有二十年的發展歷史。
從征信機構的發展來看,王煜建議,「既不能壟斷,也不能過度的分割,它是一個適度競爭的市場格局」。
征信業在我國發展至今,在央行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有100多家,在央行備案的評級機構也有100多家,數量已經不少,但是規模相對比較弱小,有些甚至存在違規經營。
在王煜看來,目前中國信用體系建設在整個征信市場方面,呈現出政府加市場的雙線推動格局。「美國是以市場化的征信機構為主體,歐洲是以公共的征信為主體。國家公共信用平台和社會征信機構的雙線發展格局,在世界上也是獨有的。怎麼樣利用、壯大這些機構,是今後中國征信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任重而道遠」。
「國外許多國家構建的,實際上都是以征信市場為主導,以金融領域的應用為主的信用體系格局,我們國家大量的政府的行動審批等公共信用信息,沒有公開和共享,金融部門自身采集的信用信息比較單一,由於難以獲得鮮活、准確,相對全面的信用信息,可以說影響金融市場的效益。因此必須立足中國國情,加強政府公共部門與金融部門的互動合作,來推進金融體系建設。要加強政府行政領域的信用建設和金融領域信用建設的合作互動,共建共享、聯合獎懲,促進我國信用體系邁上新台階。」李聚合表示。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