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錢震宇專欄】難以自由通行的世界

錢震宇


西方哲學家史賓諾沙曾說,「自由不在於隨心所欲,而在於自由的必然性」。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什麼是自由?可能有好幾種定義。但對於一般人來說,保障行的自由,以及自由通行的權利應該是最基本的。然而,隨著恐攻事件頻傳、歐洲爆發難民潮、保護主義抬頭,各國開始思考國境的安全,於是不僅包括德國、英國等相繼傳出要求檢討移民政策,就連美國也開始思考免簽國家民眾赴美前要填寫社群媒體帳號,以供美方判讀是否准許入境。不難預想,未來的世界將是更難自由通行的世界。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提議,以免簽方式前往美國的各國民眾需交出社群媒體檔案。根據提案,在更新後的申請表格中,申請者需說明自己使用哪些社群網絡與「社群媒體帳號」,例如使用者名稱,但此項目屬於選填(optional),申請者可自行決定是否要填寫這些資料。

姑且不論這項政策是否會實施,但單就這項作法就會引起爭議。支持論者認為這可以讓美國國安單位預先過濾可疑人士,尤其在恐怖攻擊蔓延之時,對於可能對美國國安造成威脅的人就先在境外阻絕;反對論者則認為這侵犯到個人隱私,更是開民主倒車,但若不填很有可能因此遭到拒絕入境,屆時美國真的成為老大哥。

美國這項提議牽涉兩項最基本的權利,網路自由以及人身自由。

諷刺的是,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DRL)去年曾表示,將資助那些打破網路封鎖、維護網路自由的項目。該項目的主旨是為了推進基本自由、人權和網路訊息的自由流動;結果,今年就傳出美國將會要求入境民眾出示網路社群帳號的訊息。這難道是民主國家的必要之惡?

這讓我想起一則故事。早年筆者仍在報社擔任記者時,為了要採訪上海世博,已經過期的台胞證必須重新更換,當時就聽說台胞證職業欄若註記「新聞從業人員」的話,未來在申請赴大陸旅遊或洽公時,都會被駁回,當時求證旅行社,還真的得到類似的答案。

好在,後來幾次前往大陸,並未因此遭到拒絕,但這種人身自由的不確定感,以及事前審查的機制,依舊會讓人感到畏懼及不便。這裡當然不是說國家安全不重要,而是網路的言論並不應該作為是否入境的評判標準,何況即便網路言論內容偏激,就代表該人一定是恐怖分子嗎?

只不過,在法國巴黎、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土耳其伊斯坦堡阿塔圖克機場恐怖攻擊事件相繼發生後,只怕更會加深要求嚴審入境民眾的聲音。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更是附和,呼籲美國要更加強悍。他說,「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的努力,讓這種可怕的恐怖主義隔絕於美國之外」、「盡可能強化國安,讓美國安全」。

當網路世界的言論成為真實世界中是否能自由移動的關鍵,而被國家賦予正當性之時,自由也將開始受限。當各國豎起高牆,用國家安全的大纛壓過一切,民眾被犧牲掉的往往是比想像中的還要多,但這會是必要的代價嗎?我不知道。

文章標籤

錢震宇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