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馨專欄】英脫歐是開端不是終結
陳鳳馨 2016-07-07 10:10

跌破眼鏡,全世界最老牌的民主國家;自由貿易理論之父亞當史密斯的故鄉─英國,決定脫離歐盟。英國內部至今動盪未止,全球自由市場信仰者感受到反全球化的威力,震撼可能更深刻。是的,二十年後我們也許會將今年六月二十三日英國決定脫歐視為反全球化的開端,這個浪潮不會只衝擊英國,事實上這個浪潮早已影響全球各地。
一九八九年冷戰結束那一年,美籍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提出「歷史之終結」的說法,福山這一派的自由主義學者樂觀地認為,民主、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已經成為所有國家政府的唯一最後形式,這些「普世價值」勢必席捲全球。
全顧過去二十五年發展,自由主義學者顯然過度樂觀與驕傲。英國脫歐只是讓我們必須更正視反全球化的浪潮,事實上,連民主價值都正在退潮,美國作家喬舒亞.柯藍茲尼整理了過去十年全球新興國家發展的情勢,集結寫了「民主在退潮:民主還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嗎?」一書,看到中亞、東歐、中東、東南亞、中南美、非洲等許多國家陸續退回到威權政治,尤其這一波民主退潮是起源於是當地中產階級擁抱威權,二十五年前所喊出的「歷史的終結」更讓人覺得諷刺。
不論是反民主、反全球化、反自由市場或反資本主義,一連串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反撲,根本原因是民主、自由、市場主義承諾的美好生活對許多人而言沒有出現,已開發國家面對的是貧富差距擴大與恐怖攻擊威脅日增;開發中國家則同時面對失去安定、中產階級消失與貪腐橫行;貧窮國家則面對更大規模的跨國企業掠奪。
配合真正無國界的資訊流通,全世界更憤怒地看到他人的富裕與豪奢展現在眼前。
挫折與被剝奪感在全世界都引發憤怒,只是每個國家憤怒的出口不一,但基本上仇恨菁英、排外是主要的洩憤對象。
從這個趨勢看待英國脫歐這件事,也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冷靜看待全球未來的發展,二十五年來更緊密結合的全球市場,更無界線的人力與資金流動,未來都可能因為各地政治變化而橫生阻礙。
川普的崛起也要放在這個脈絡下來看待,川普個人口無遮攔的大砲特質當然很明顯,但他排外與反對自由貿易的基本態度回應了美國許多民眾心聲,恐怕才是他能引發風潮的主因,因此,年底不論川普會不會當選美國總統,他背後那一股反自由貿易的大民意,無論如何都將一定程度影響美國未來的政策。
這樣的反全球化的浪潮真會讓人們生活更好?中產階級會再增加嗎?我不相信。但這樣的擺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擺盪回來後,反而讓人們可以把自由、民主、開放等政策帶來的利與弊都真實體驗檢視,長期來看,反而可以更合理找出全球化更穩健的路徑。
當然,那是要用更長期的眼光才能看到這股浪潮的正面意義。短期來看,大彎在前,請大家繫好安全帶。
- 糧食戰線轉向南半球:亞洲為何捨美就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