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鉅亨主筆室〉美債也會在升息中走多頭!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2016-07-20 07:27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壹、前言

Fed升息會使美元強勢,未來也會顛覆債券投資理論;美公債殖利率可能陪同升息而下跌。美元與美國貿易逆差存在兩難,寬鬆貨幣政策、不升息的美元貨幣供給量M2有增無減,但卻無力驅動美元貶值;最後在全球經濟趨緩,金融市場資金趨於保守下,美債成為最大避風港;最終出現Fed Fund Rate上揚、美債價格卻也上漲異常景象,這就是美債的「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英國脫歐與南海海域主權爭議,雖然多不是類似中東危機、地緣政治事件,但會阻礙全球經濟進一步整合,趨避風險的投資Herding將成為常態。


貳、國際收支會增強Y的擴張效果、是各國對QE樂此不疲主要原因!

自1980年後工業開發國家,透過國際全球化資本投資,持續帶動新興國家經濟發展。而且因為貨幣匯率制度,由雙本位黃金與美元;改變成為黃金、SDR等金匯兌本位制度;全球新興國家經濟與金融發展趨向多元化,各國資本流出與流入常態,使資本帳管理重要性提高。理論上如果關稅是穩定不變,則在資金帳損益、貿易盈餘、及貨幣匯率升或貶值等三種變數變動中,會呈現三邊平衡性關係;資金淨流入時、資本帳餘額增加、但本國匯率升值;貨幣升值會損及出口貿易、去化過多的貿易順差。相反地,資金淨流出、資本帳餘額減少、使本國匯率貶值;貨幣貶值有利於出口貿易、增加貿易盈餘。這種三角平衡關係,是一種動態調整循環均衡;任何一方的失控、會造成經常帳收支長期逆差、或是資本帳外逃危機。這種三邊平衡關係的自動調節機能,其關鍵在於三者僵固程度;也就是這三種況在互動中,各自的自我修補能力、及修補的時間。如果短期資金外逃規模過大,雖然因此所產生貶值可刺激出口,但是已經成為短期不可逆發展,長期很難再挽回;結果就是資本帳減少,匯率貶值造成經濟危機;而貶值所造成刺激出口效果就不用再提了。相反地,如資金湧入規模過大刺激進口;但湧入的資金會造就資產泡沫化,而增加進口、去化貿易盈餘也會成為遙遠理想。

經濟學理論由凱因斯有效需求、及新凱因斯學派總供給需求模型、到John Richard Hicks and Alvin Hansen的 IS-LM模型、或是Mundell-Fleming的IS-LM-BP模型;最後已將國際收支盈餘以BP曲線架構到IS-LM模型中。IS-LM曲線圖是一種封閉式架構,而IS-LM-BP則是開放式的;後者模型自變數對IS投資、與消費效果敏感度較高;IS對利率曲線斜率較為平坦。因此在浮動匯率制度、且資本完全沒有管制下,寬鬆貨幣政策對國民所得Y,其效果是兩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由IS投資與消費擴張所造成,第二個階段則是由利率下跌、引導匯率貶值、使BP貿易盈餘增加再推增。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對資金需求產生擠壓效用使利率提高、減損對國民所得Y的增效;相形比較之下,寬鬆貨幣政策相對吸引經濟學家與各國央行。這之所以為何自2009年以後,各國央行對資產購買計畫、量化寬鬆、負存款準備率、負利率樂此不疲原因。也可以驗證為何Fed在2015年,一直對強勢美元斤斤計較。因為唯有利率下降所帶動的貨幣貶值,才能使BP貿易盈餘增加。但美元指數卻在2014年底QE退場前,就馬上成為強勢貨幣;到現在美元指數還與人民幣指數CFETS拚高下。Fed巴不得把美元指數壓到90以下、而把人民幣匯率指數拱上100以上。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如果資本是完全流動、並沒有限制,則貨幣政策對經濟刺激效果,會比財政政策顯著;因為當貨幣供給量增加後,市場利率下降,這時IS曲線中的固定投資I增加,而且在開放型Mundell-Fleming模型中,因為利率下跌、匯率貶值,因此BP國際貿易盈餘成長,最後所造成效果是利率下跌、而且是國民所得Y增加。

但在固定匯率下,如果是資本完全流動、並沒有限制,則財政政策對於經濟刺激效果,遠優於寬鬆貨幣政策。這可以想像,若在固定或聯繫匯率為金融中心的香港,若運用寬鬆貨幣政策,在資本可完全流動下,資本與金融帳會有外逃誘因;因此必需運用財政政策,才能推動GDP成長。開放型的IS-LM-BP模型中,BP斜率較為平坦、則表示開放程度越大;而在這模型中,其IS曲線一般較封閉式IS-LM曲線平坦。因此貶值會使貿易盈餘增加、BP線往右方移動,使得國民所得Y增量變大。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寬鬆貨幣政策會造成IS曲線圖向右移動,而利率下跌所帶來的貨幣貶值,又會帶動貿易逆差的改善、或順差的擴大。但QE或是不升息的貨幣政策,真能使美元貶值、又能使美國貿易盈餘改善?這恐怕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景綿綿無絕期」。

叁、Triffin Dilemma使Fed動用升息循環、卻再造公債多頭市場!

在1945年到1967年全球貨幣固定匯率期間,1美元可兌換360日圓;1971年後美元開始氾濫,1985年到1987年約一至兩年間,美元兌換日圓一口氣、由360升值到260兌換1美元以上;但自1970年後,美國貿易逆差趨勢江河日下,成為無法挽回「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美國經常帳嚴重逆差,卻無損於資本帳、尤其是金融帳持續順差;而貿易嚴重逆差也無損美元貨幣地位。這是美國經濟學家Robert Triffin,在1960年的學術著作中早已發現的Dellima。貨幣是一個經濟體對持有者債務憑證,持有者有權向發行國家要求以實際貨物給付;美元成為全球最主要支付貨幣後,全球各國為進行貿易結算、或是資本支出投資、不斷囤積美元;因此美元成為各國主要外匯存底。而各國又由於美國科技產業不斷創新,公債信用評等優,因此資本與金融投資不斷流入美國;最後形成美元在外流通數量不斷增加,但美國資本與金融帳順差龐大,卻抵銷掉經常帳所引發該貶值壓力、最後還是強勢貨幣。如此非但無法改善貿易盈餘,貿易赤字還持續擴大;這種奇怪現象就是Robert Triffin所稱Triffin Dilemma。即使全球貨幣多對美元升值,美國貿易逆差還是只會擴大、不會縮減。自1970年至今的國際經濟、或金融變遷事實驗證Robert Triffin遠見。如1985年紐約廣場會議後,當時對美國出口貿易日正當中的日本,首當其衝對美元表態示好;在短短兩年內大幅升值,但10年、20年後美國貿易逆差,還是由當時約13億美元,擴大為每年135億美元。2003年巴黎匯率協議後,改由中國人民幣兌換美元升值;但美國貿易逆差繼續擴大,近期2016年6月為260多億美元。由當時1985年後的每年100多億美元,增加到人民幣也與日圓一起捧場的每月200億美元逆差?對美國而言,BP曲線已失去效用。對美國消費者而言,「馬婁條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可能是不成立的。1970年代美國消費者由日本與亞洲四小龍,進口貨真價廉消費品;1990年後消費者改用中國製造產品。美元對這些貿易對手國匯率變動時,美國消費者多可隨時尋到替代商品;沒有所謂匯率引發進口產品價格變動,所發生需求敏感度變化問題。在出口的產品上也一樣,美國企業產品不會有技術性框架阻擋,有些關鍵技術甚至是開放的;但一旦進到它的架構中慢慢就發現,從此之後你非用它不可;如智慧型手機的軟體平台、還有近期引發騷動的作業系統升級;光是這些消費性產品就已如此,遑論其它獨佔性企業設備與軍事武器等,美元兌換任何一種貨幣升或貶值,其出口價格敏感度可能也是相當低的。也因此Fed的QE政策頂多也只能推動IS,也就是企業投資與消費信心;而會失去BP曲線所形成對Y的增加效果,QE對於Y的增加只能有一個階段效果,這也是為何Fed每次公告經濟褐皮書,對GDP成長進展與預估多面有菜色、有氣無力。

而在金融產業飛快成長下,全球金融投資多聚集在美國金融資產,這使得美元更加騎虎難下,連已升息1碼也無法阻擋。美元指數在QE如火如荼進行階段中,多處於80至90以下低檔盤旋,QE一結束、連升息多還沒再來一次,不升息也無法將美元指數由95打下來。這無異於Fed的QE政策,其功能只是在沖銷其金融帳與資本帳順差,所造成的升值壓力,根本無法運用QE對Y、有近一步的貿易BP效果。因此未來美國的GDP成長,只需衡量企業資本支出、ISM採購經理人指數,與消費者信心、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就能辨別出美股到底是,有無實在的基本面支撐與推升。由資本帳與金融帳觀點去檢視,一旦Fed再升息、則可能會加重貿易逆差惡化,還會讓新興市場資金往美元流竄,更可能會使美元金融資的價格更昂貴。如對貨幣政策最為敏感的公債殖利率,可能會在Fed升息循環中演出反派腳色,升息速度越快、或是升幅越大,全球新興市場股市遭殃、但美國公債殖利率不漲反跌。

肆、結論:如果美元升息陪同美債價格大漲?

美元若因升息而再度強勢,則對貿易逆差壓力更沉重。在檢視經常、資本與金融帳發展可發現,無論美元發行數量如何再增加,全球兌美元需求仍然持續增加;美國長期經常帳逆差,會在資本與金融帳顯著盈餘中獲得平衡;只有QE或是更極端寬鬆政策,才能造就美元弱勢、有機會由BP發動對 GDP成長擴張效應。美元匯率強弱取決於Fed貨幣政策,也取決於國際資金移動;目前全球各國外匯存底,以中國人民銀最多、對美債持有也最多。過去一年以來人民幣兌換美元,與人民幣兌換一籃子貨幣匯率多出現貶值;以資本與金融帳角度思考,這是開發國家資金流入中國的速度放緩、或是新興國家投資中國熱度降低的象徵。雖然Fed不升息或可讓美元持續弱勢,但是當國際資金認為,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已成為不可逆時;資金往美元流動的驅動力更大,這將使金如資產價格的變化與Fed升息與否脫鉤。屆時可能發生的是利息是加了,但公債價格違反馬凱爾定理,殖利率照樣大跌不誤。如果事情也是這麼瞎,那不就又與日本負利率宣告執行後,日圓兌換美元匯率不扁反升情況一樣,又讓投資機構傻眼了!(提醒:本文是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