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鉅亨主筆室〉美元會再轉強勢?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2016-08-15 06:59


壹、前言

1960年Robert Triffin 在「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提出「特里芬矛盾」(Triffin Dilemma):準備貨幣的供給越多、匯率價格卻會越強。供給量越多、美元越強勢?利率是為一國貨幣對內,匯率是為貨幣對外價格。長期以來美元匯率走勢,完全違反經濟學「供需法則」;如果Fed再放與收一次QE、則美元指數可能就衝破100點了;供給越多、美元指數卻越高。近期美元指數再度轉強,由2016年5月2日的92.62點,上揚到7月22日97.53點,再回跌到8月2日95.064點後、又上揚站穩95點以上。近期美元與新台幣匯價同步強勢,再度驗證台股集中市場熱絡,並非完全來自於Fed的不升息,大陸及國際台商資金回流機率大,回流的資金買進低價股票、加溫台股市場。在國際金融理論中,多將短、中、長期「匯率變動」,視為是貨幣供給、實質產出與物價三種自變數,所造就出來的應變數。應變數是為「貨幣匯率」,自變數是貨幣供給、實質產出與物價。一、據此詮釋美元指數強弱勢時,最重要變數是、占美元指數最大權重的歐元,歐洲企業支出、歐洲央行ECB貨幣政策、與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給;及三個經濟體實質產出、通貨膨脹率等互動。二、由歐元區這邊看過去,美元指數強勢是必然的;因為歐元區GDP成長率相對疲弱,且ECB貨幣政策比美國Fed還寬鬆。但由中國這邊照過來,則發現美元強勢是,仰賴Fed不升息政策使然;因為中國GDP成長率高於美國。


貳、鑒往知來:美元在LIBOR隔夜拆款市場長期的變遷過程?

學者多是做學理與中長期性質研究,多可在寧靜環境中深思熟慮。但投資銀行經濟學家沒這種優閒,他們要對股權基金的績效負責,判斷的方向準確否、事關幾億美元投資損益。在對美元指數強弱進行預測時,依據的是對美國本身短期總體經濟數據、與美國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政策、及物價的全面比較。美元是全球最大準備貨幣,因此在與排名前10名外對手國互動中,只有Fed的貨幣政策會干擾對方,而對方根本沒有能耐可干預美元匯率。自2008年金融風暴平息,從2014年底到現在,讓所有投銀經濟學家抓狂的是,Fed的升息節奏簡直是本「讀不懂的天書」。

投銀預估Fed是否會升息,約有兩組主要參考數據:一、由每個月失業率與物價年增率做最重要依據,失業率降低就是GDP成長;而物價年增率接近2%,就是消費者消費信心上揚,也將會促進廠商增加資本支出。近期美國7月份非農就業情況持續改善,投銀又發出Fed會升息警訊。二、但除這些總體經濟數據外,與Federal Fund Rate最為敏感的是,一些相關利率指標;如10年期公債殖利率、貨幣市場利率、 LIBOR美元拆款利率、及CME美國商品期貨市場相關指標、這些數據變動中所含訊息。過去一季以來,投銀常用的升息判斷指標,是為彭博通訊社所編製;將CME中Federal Fund Rate利率期貨價格變動,化為「升息機率」的量化指標。目前根據該指標顯示,Fed在9及11月兩次FOMC會議後,宣告升息機率多不到20%。三、但本文運用過這項指標的經驗發現,我們對7月份不升息決策、是不盡然可完全提前數周可詮釋。彭博社這個機率指標到快到開會日時候、判斷準確的機率會較高。Fed的決策會議是多數決,每一位成員多只有一票;即使是份量最重成員,在開會前所說的話多不能算數;Fed會議的確可能也是「行禮如儀」;它可能不會像共產黨一樣,在馬克斯主義下激辯、擠出火花。

近期全球主要央行,並未因G20會議的檢討而停歇;仍對於寬鬆貨幣政策樂此不疲。日本央行動不動就來個「負利率」、「直升機撒錢」等政策;中國發改委也不甘示弱,主張下半年要降息、降準。歐元日圓權重合計、占美元指數至少50%以上,ECB與日本央行的寬鬆,是美元指數站穩95點關鍵;但近期繼續再將美元、再往「特里芬矛盾」狀態推進的,卻是全球最大金融中心,英國倫敦金融市場,美元「3個月隔夜拆款利率」LIBOR(London Inter Bank Offered Rate)。近期該項LIBOR指標,由低檔悄然上揚到0.76%;這樣的水準是為2009年6月以來高檔區。依據Stock .Q.統計表,常用的LIBOR隔夜拆款利率,區分為1個月、3個月、6個月與一年期、四種常用「隔夜拆款利率」;就是金融同業因短期資金調度所必需的成本。在2006年到2007年期間,由於全球景氣復甦、企業資金需求旺盛;因此LIBOR3個月隔夜拆款利率,曾高居在4.68%到5.36%之間。而在2009年Fed執行QE政策後,2009年12月一度降到0.25%;而在2015年2月開始攀升,由0.26%攀升到近期的0.75%。以計量經濟學基本統計量去衡量,LIBOR最低值為0.25%、最高值為5.36%、中位數值為2.80%;1/4分位數為1.525%、而3/4分位數為4.08%。目前這樣利率水準,這還談不上景氣復甦、資金需求強勁,但它會是Fed的升息領先指標?

叁、LIBOR的確是風險指標、但此次上揚與Fed升息只間接相關!

造成這次LIBOR隔夜拆款利率上揚,應並非對於Fed升息的預期;最重要原因是,美國證券監督管理單位(SEC)、對美國貨幣市場改革措施。SEC為因應Fed升息,所可能會造成金融動盪所實施的改革。遠因追溯於Fed宣告,QE將在2014年11月、完全退場淨空前;2014年7月時,SEC公佈對美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三大改革方案:一、SEC下令所有優質或是政府貨幣市場基金,其每單位淨值多要採取浮動制,也就是要以其所持資產市價,每一個期間、或是每天多要以其市價,計算其資產淨便現價值、表達該基金單位淨值。二、SEC允許所有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發行機構,在金融市場發生危機時、可向想要贖回受益人收取「流動性費用」;並且也可以設下贖回淨值與贖回單位上限。 SEC同意給這些基金兩年過渡期,要求在2016年10月14日前落實這些規定。三、SEC同時要求這些基金必需進行,短期利率上揚、市場各天期利差加大、及信用降級等三種「壓力測試」。所謂「壓力測試」是指,如果Fed開始啟動升息循環、將Fund Rate由0%至0.25%、拉高到0.5%到0.75%以上時;貨幣市場基金單位淨值,是否會發生無法可接受的損失。四、眾所周知,投資有賺有賠、貨幣市場基金單位淨值,當然也會隨著市場利率升高或下降而反向變動。左右市場利率水準變動,來自於資金供給與需求雙方。供給方就是每個國家中央銀行,它所提供的貨幣供給量;即在外流通的貨幣加上活期存款,再加上定期存款的M2。而需求方則是來自於消費者因生活理財、或是需企業資本支出,對於金融機構的融資需求而。而市場利率就決定於這一雙「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s)。

金融市場分為直接(Direct)與間接(Indirect)金融。直接金融就是,資金需求與供給者直接面對面;如股票就是股東直接提供資金給企業,債券就是債權人直接提供資金給債務人,參與者如證券、壽險公司等。而間接金融是,資金供給者透過仲介將資金提供給需求者,參與者如銀行、票券公司等。貨幣市場指短期、到期日在一年內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市場。Fed在2008年次級房貸海嘯後,於2009月3月開始執行QE政策,將Federal Fund Rate由0.5%再壓到0.25%、最後成為零利率。貨幣市場基金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將其所募到的資金買進票券公司所發行本票等、短期籌資證券;本票大多是企業透過金融機構保證、或信評機構債信評價、甚至做妥擔保程序,由票券公司對外發行在一年內到期的票據。

肆、結論:提前做「壓力測試」、在紓解極端風險發生時的擠兌潮!

以固定收益如債券投資的利率敏感度指標,即存續期間(Duration)觀念來分析;由於貨幣市場基金所持有資產投資組合,其到期日較短暫;因此當升息時,資產價格變動反應速度較快。一般金融或外資投資者,通常將貨幣市場基金視若資金短期停泊處,投資人認為這會獲得比定存的收益還好;視機再將這些資金轉進債券、或風險性較高之股票市場。在承平沒事情況下,這些運作多非常OK;但是當發生金融危機或風險時,則最顯著的會是「隔夜拆款利率」迅速上揚,透過短期貨幣市場利率波動,最後會使貨幣市場基金淨值大幅波動。由此也可見到,SEC對Fed結束QE後的升息循環,其對應態度戰戰兢兢、相當謹慎,深怕重蹈2008年金融海嘯覆策。由此也可再見到,美國金融體系對利率大幅變動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近期LIBOR美元隔夜拆款利率上揚,未必是Fed升息信號;但SEC如何進一步防範,當再升息來臨後不僅是,貨幣市場基金可一夫當關;而是所有證券多可運作順暢,這種全面性示警的操作、才是解除升息危機根本策略。SEC這些措施無異對貨幣市場基金,未來可預見風險打出黃燈警示,這等同提早解除未來危機發生後,投資人盲從贖回的資擠兌壓力。(提醒:本文是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