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通膨、醫療侵蝕老本.....退休生活變數多
鉅亨網記者宋宜芳 台北 2016-08-23 19:17
《遠見雜誌》與「中國信託」特別合作,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退休調查,今(23)日共同發表全台第一份「2016 家庭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進一步了解台灣民眾對未來退休財務規劃的擔憂程度,結果發現,將近一半的國人對於退休生活,有相當程度的擔憂。最擔心的前 3 大原因,分別是醫療費用負擔、準備退休金額不足、發生意外負擔變重。
「2016 家庭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調查國人對退休生活憂心的有那些,前 3 名分別是「醫療費用的負擔」(28.9%)、「準備的退休金額不足」(26.7%)、「發生意外負擔變重」(17.9%)。而第四名的「通貨膨脹或負利率」也占了 16.3%(表 4)。顯然,國人對於退休財務普遍有不安全感,不是擔心不足,就是無法因應各種變數。
中國信託楊淑惠資深副總說明,退休生活的「變數」尤其多以醫療費用為例,二代健保給付減少,但老後退休的醫療需求增加,相對造成資源排擠,因此如果沒有保險來分攤,恐怕已不夠。若是罹患大病、慢性病或是長照狀態,就可能在退休財務埋下地雷。根據估計,老年若失能、陷入長照狀態,一年需要額外花費 80 萬,而平均看護期是 7.3 年。也就是,一旦進入長照狀態,每人至少要準備 600 萬元。
這一份調查也指出,有退休規劃的家庭,其理財工具前三名,分別是保險(36%)、定存(24.3%)與不動產(17.1%),排四、五名的股票與基金分別只有(7.9%)、(7.2%)
由此可見,國人的退休理財行為傾向保守。但楊淑惠提醒,以保險與定存預備退休金的作法,未來定存利率將追不上通膨率,且高比例集中於保險,也可能引發資產過於集中的風險!因為對於退休規劃,國人雖然聚焦於『總額』的累積,卻忽略了理財工具的選擇與適當的資產配置,無法發揮投資效益。
「2016 家庭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也針對國人愛買保險的行為做了分析,發現約有 7 成 3 的家庭都買了「健康醫療險」與「壽險」,有 6 成 2 買了「癌症險」,只有 5 成 3 買了投資型保單。也就是說,以保險為退休規畫主要工具的家庭,買的多是保障型商品,儘管這些險種可能為終身還本型,滿期還金本大於所繳保費,但這類商品的投資效益較低,對退休資產的累積幫助有限。
有趣的是,40~49 歲的較年輕族群,有高達 50.5%的家庭以保險為退休理財工具,比例高於「50~59 歲」(42.8%)、「60 歲以上」(22.8%)兩個族群。
以定存來說,40~49 歲的族群也有 33.8%、其他兩組則分別為 31.5%、23.4%。再以風險波動較大的「股票」類別來看,40~49 歲約有 24.6%,和 50~59 歲受訪者(23.7%)相比,並沒有顯著差異。
任希詩解讀,這表示年輕族群的理財行為仍然保守,多數人並沒有因為距離退休還有 10~20 年,就選擇長期報酬較高、風險較大的商品!同時,愈年輕者的退休規劃也愈早,未退休者平均 38.7 歲開始準備;已退休者卻 44.3 歲才起步,且近 3 成(28%)是在接近退休年齡(50~59 歲)才開始規劃。
本次《遠見雜誌》與中國信託合作的調查,亦設計了 3 道迷思題,發現國人的退休理財觀念,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首先是「開銷迷思」。在被問到「你同不同意『退休後的生活,我不需要花很多錢』的說法?」有半數(50%)的人同意,但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任希詩指出,本調查請民眾自估目前家庭(單身者則估個人情況)的基本開銷,發現目前未退休者每月基本開銷為 3 萬 2025 元、已退休者則是每月為 3 萬 505 元,兩者相差不到 2000 元。而且,就算退休後可省下 2000 元的基本開銷,也可能不足以應付醫療費用,更無法負擔旅遊、提升生活品質的額外支出。
第二是「理財迷思」。被問到「對於退休後的理財規劃,保本比收入重要?」有近 2/3(66.1%)的民眾同意,而且 60 歲以下有近 7 成認同此說。
此結果完全呼應民眾的退休投資工具偏保守現象,就是這樣的理財觀讓民眾在退休後不敢投資,只能吃老本,企求完全迴避風險。甚至,「保本心態」可能才是退休最大的風險!因為民眾可能面臨長達 20~30 年的退休生活,若資產只出不進,將很快用盡,甚至還可能被通膨提早「吃」掉。
民眾不傾向於退休後繼續投資,也可能是因為市場上缺乏合適的商品。專家建議,退休後仍要持續投資,只是風險屬性、報酬期待都要調降,以能夠創造穩定現金流的商品為核心配置。
第三個,則是「醫療迷思」。被問到「對於退休後的醫療規劃,我只要有全民健保和一般醫療險就夠了?」全體同意者有 53.3%。而且,年紀愈大者,愈同意此說,60 歲以上者有超過 6 成(61.6%)認同,而 40~49 歲族群只有 45.9%。
但事實卻是,健保可能不如你想像的保險。楊淑惠解釋,國人平均餘命逐年提高,高齡者可能面臨的慢性病或重大疾病之照護需求不可忽略!此外,健保財務破洞還在擴大,因此老年醫療支出不宜過度依賴健保。
楊淑惠認為,除了這 3 大國人退休規劃迷思 (開銷迷思、理財迷思、醫療迷思) 外,還要考慮兩大退休人生變數,包括「金流變數」以及「人生風險變數」。前者是微利與通膨、退休政策政令夕改風險;後者則為醫療侵蝕老本(重大疾病、殘廢失能扶助風險)、長壽風險。
基於以上風險,楊淑惠建議民眾應「提高自提退休資金比重」,透過利變還本儲蓄保險產品,藉其具有參與市場波動但又兼顧資產增值穩定性的特性,創造永續金流與退休目標。此外,並「建構醫療/年金防護網」,趁早針對住院醫療、長期照護、重大疾病等老年常好發疾病,透過保險轉嫁人生風險;同時善用年金商品,解決長壽風險可能影響未來生活金的問題。他提醒,愈早做好這兩個因應,就能提早樂活享退,享受老後富裕人生。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