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美聯儲鷹鴿不定信譽受損 或向日本取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30 13:10
專欄作家林行止撰文指出,上周五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央行年會上的發言及稍後該局副主席費沙(也有譯費希爾)「補充發言」的市場解讀,習廣思昨天在「信筆攻略」的《儲局耍鷹鴿雙形香港怕息魔回歸》,作了扼要清楚的剖析;關心利率及匯率走勢對投資市場的影響者,不宜放過。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聯儲正副主席就利率政策的發言,受影響的不僅僅限於當前的市況,由於他們有攻有守,矛、盾並出,「耍鷹鴿雙形」,令該局的「可信性」蒙上陰影。換句話說,該局信譽因兩位最高決策者傳達了互有沖突的訊息,必然受損,而且負面影響深廣!
上周五《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發表有「美聯儲非官方發言人」之稱的首席經濟評論員希爾仙列斯(Jon Hilsenrath)的評論,題為《美聯儲遲疑莫決令民粹主義抬頭》(FED Stumbles Fuel Populism),副題說得更白︰《重要議題上的失誤令大眾對建制失信心》。非常明顯,美聯儲在利率問題上的「彈弓手」,並非故意愚弄受眾,而是內部的確有不能調協的矛盾。無論如何,這種表現令華爾街中人再不能以其決策者言論「測市」,失去指路明燈,市場日趨混亂,可以預卜。
讀了《華日》這篇文章,對據說是耶倫與夫婿阿克洛夫(G. Akerlof,2001年諾獎得主之一)討論了整整一周才定稿的老鴿演辭,股票債券和黃金均強力上揚,以她「強烈暗示」未來該局「可能購進更廣泛的資產」,而美聯儲預定百分之二的通脹率可能提升。可是,耶倫發言的余熱尚在,大約兩小時後費沙在電視訪問中,「強烈暗示」九月以至年底前有兩次加息的機會。如此「對着干」,老鷹即使未咬死老鴿,後者亦遍體鱗傷──市場人士見前路存不確定性,爭相回吐,市場遂「遍吹淡風」。
美聯儲以加息左右市場
加息或不加息之權在美聯儲手上,意味當局有左右市場之力,如今加或不加並無定論,市況因此波動不居,這樣的市況,正中投機者下懷。事實上,加不加息,長期來說,對市場和學術界的影響是中性的,但美聯儲最高層的「利率矛盾論」,傳達的訊息令人憂心忡忡,以向來視美聯儲地位不可取代的人,不免有下述諸種疑慮──①這是否該局內爭已白熱化?②該局是否故意采取模棱兩可的態度,拖至十一月初大選有結果後再作「定奪」?③是否耶倫擔心她的「考慮購買更廣泛資產」說法,令狂牛出現,因此指示她的副手出面「平亂」?顯而易見,這些疑慮不易有清晰明確答案,如果美聯儲短期內不出面澄清,結果可能令華爾街中人今後不再聞美聯儲音樂起舞。市場愈趨混亂,令「造市」者有較多上下其手的機會,而小投機者小投資者更難從中獲利。
在美聯儲有關利率去從的訊息如此混亂、含糊的情形下,預測九月會否加息,惟小說家優為之,筆者實在不敢說。筆者知道的是,自從2008年後的「量化寬松」(以美國為首的各國央行開動印鈔機印鈔票),雖然令金融體系屹立不倒,但「過量」的資金並沒有流進可以促進增長的經濟體系,那從這些年來,除了中國,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國民毛產值(GDP)都掙扎不致沉入水底可見。這批在市場游盪的資金(過去所稱的「熱錢」)去了哪里?房地產的吸資力最強,包括本港在內的各大國際化城市的物業價格,在利率(分期付款成本)「偏低」的條件(更貼切的說法是「借口」)下,在無力置業的人愈來愈多社會不和諧日趨嚴重的情形下,樓價「升完可以再升」,那完全是「錢多作怪」的市場現象。如此市情,只對資本階級(有能力置業者都屬此階級)有利,一般受薪者均無法受惠!
當前經濟生死未卜,經濟學界其頭甚大,以學者無法提出一套足以令大部分人得益的經濟政策。財赤如山本該行撙節開支之策,但有錢人繼續「錢滾錢」而富上加富,受薪者則要過「勒緊褲帶」的日子,社會因此不是和諧不和諧的「社會問題」,而是可能醞釀搞亂、打倒資本主義的革命;然而,繼續「量化寬松」,甚至出動直升機撒「銀紙」,又面對美聯儲雖想得通卻拿不定主張的政策窘局。當今之世,有權的財金官員不易為、有錢人非常苦惱(資本性回報一不留神便出現「負增長」)而無錢人因為經濟不振收入不增反縮,痛苦難耐。在這個新科技世代,內心快樂安適的人不多。
經濟學家束手無策。財政學派(凱恩斯)的一套固有缺失,奧國學派貨幣學派(海耶克、佛利民)的學說亦成強弩之末。世事愈來愈不安定、人心愈來愈躁動!
耶倫要向日本央行「取經」?
耶倫說「美聯儲正在研究其他國家央行購進更廣泛的資產」的可行性,指的可能是要向日本央行「取經」。訊息顯示,日本央行聯同「政府退休投資基金」(GPIF,下稱「退休基金」),早已進入股市「以抬高(inflate)股價」,本報讀者最清楚,股價上揚,和樓價上升一樣,會產生所謂「財富效應」(wealth effect),進而誘使(bamboozle)有余資的日人成為股蟻(美其名為小投資者),更重要是增加消費成為「大豪客」。日本人過往在股市輸得很徹底,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一日日經指數企於三萬九千點水平,如今在一萬六千七百點左右徘徊;日本股民難有好日子,彰彰明甚。日人因此對股市避之則吉,為了重燃他們入市的意欲,政府使出「橫手」!
在安倍政府硬軟兼施的「提示」下,「退休基金」於2014年中,決定把其「投資組合」中持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日本股票,當時其總資產為一萬四千億美元,百分之二十五為三千五百億美元;這筆巨款令日經指數一度升至二萬點水平,但現在……。非常明顯,「退休基金」入市無法令日股企於足以誘使一般人入市的高度;另一方面,「退休基金」資產年來略有增加,日股占其「組合投資」仍達百分之二十一,即使再增四個百分點,數額亦有限;至此,日本央行只好出馬,於7月28日宣布撥出五百九十億美元(約合九萬億日圓)入市。迄去周末,央行及「退休基金」合共持有值三千八百一十多億美元(不足四十萬億日圓)的日本股票,意味央行仍有大筆資金可購股票,日經指數雖從它們決定入市的2014年迄今升了約三成(從2011年低點一萬點水平計更升了約七成),但比1989年高點仍低百分之五十七。那意味日本股市「大閘蟹」仍多的是,「財富效應」因此未之見!
與此同時,央行及「退休基金」成為東京股市第二組(中小型公司)四百七十四家上市公司(總數一千九百七十家)的最大股東;雖然有關當局對所持個別股票的盈虧情況諱莫如深,但「大數據」顯示,它們的日本股票虧損二萬二千六百億日圓、外國債券蝕一萬五千二百億日圓、外國股票損失二萬四千一百億日圓。這些都是OPM,決策者為達刺激股市進而搞旺經濟的目標,因此面無懼色,繼續入市!
由於實質經濟頹態未去,國民毛產值在加減之間浮沉,投資者見公司前路陰霾蔽日,知有超級大戶入市,遂沽之哉。結果政府做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而欲營造「財富效應」標的未達。
美聯儲是否還要師事日本?這也許是內部激辯不已以至出現「矛盾論」的底因。(文章來源:hkej)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