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國有大銀行高度壟斷不合理
鉅亨網新聞中心
【財新網】(見習記者 李雪娜)中國金融業的內外開放已被提上日程,國有大銀行高度壟斷格局存在結構上的不合理,并缺少為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服務的機制,因此加快銀行業結構改組和改革開放步伐,顯得尤為重要。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如是認為。
12月10日中國地產金融論壇上,他表示經過國家十年大力扶持,高度壟斷的中國銀行業已完全具備內外開放的條件和抗風險能力。現今中國銀行總資產已位列全球第三,并成為全球最盈利的銀行。
四大國有銀行金融資產占整個銀行業70%以上,以平安銀行為代表20多家股份制銀行資產份額為23%,其他中小銀行占比為5%-6%,外資銀行資產份額更少,僅占2%。
龍永圖認為,這種高度壟斷存在結構上的不合理,應著重解決結構調整問題。他舉例稱,美國八千多家銀行中,前十位銀行僅占金融總資產的30%。
他指出,目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被當成重要的政治目標,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成為中國經濟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但目前中國大銀行缺少為中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服務機制,這種情況下,加快銀行業結構改組和改革開放步伐,顯得尤為重要。改變方式其中包括打造更多民營銀行,對現有國有銀行改善機制,來適應這一新的要求。
此外,中國正在建立一個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龍永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金融可將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即以金融創造和培養消費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如果能進一步進行改革和內外開放,中國銀行業、保險業就能設計出更多服務于民眾的金融產品,從而減輕整個股市壓力,當前房地產市場投機行為也將得以改變。
龍永圖進一步指出,中國金融業對內開放,就是進一步服務于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滿足更多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金融需求;設計更多金融產品,滿足中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就是加快中國對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比如加快海外投資,加強培養更多優秀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和機構,進行海外資本運作,購買大量中國需要的石油、鐵礦石等戰略性物資,以使中國三萬億外匯儲備變成真正的海外資產,同時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