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拐點隱現 樓市步入盤整階段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五條”出臺后的第二個月,多數城市的房價仍在上漲。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11月份,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環比上漲0.82%,其中,86個城市房屋價格環比上漲,14個城市環比下跌。
這些數據引起了市場擔憂。近期,有關“調控大勢已去、‘三輪調控’將至”的說法開始抬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時他們認為,在需求被抑制、供應增大的局面下,短期樓市盤整的趨勢并未改變,新的調控政策很難出臺。同時,價格拐點將出現。
價格難大降
來自中指院的數據顯示,2010年11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487元/平方米。其中,二三線城市成為漲價主力。
事實上,從此前各城市公布的數據來看,供需兩旺的態勢已十分明顯。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院牛鳳瑞向記者表示,盡管部分購買力被抑制,供不應求的局面仍將長期繼續存在,這決定了房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很大。
因此,中國人民大學此前報告稱“房價將下降20%”,瞬即遭到反駁。萬科副總裁肖莉表示,未來一年房價有下調壓力,但不可能出現20%的降幅。
目前為止,除少數學者外,多數業內人士并不認為房價會大幅下降。
步入盤整期
“國十條”出臺兩個月之后,房地產市場在7~8月進入價穩量跌的博弈階段,并在9月實現強勢反彈。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市場正處于觀察期,能否再現當時的博弈局面尚難判斷,但正處于政策之后的盤整階段則是不爭的事實。盡管房價微幅上漲,但當前的房地產市場還處于降溫的通道中。中指院副院長陳晟表示,明年一季度前,市場走勢將趨穩,政策效果正處于觀察期,不會有針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出臺。
他認為,首輪調控未達到預期效果,主要原因是政策執行不到位。二輪調控的相關細則較為完備,但外部因素可能影響到未來市場走勢。“外部因素”是指美聯儲推出的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同時,中國正處在嚴重的通脹預期下,10月CPI漲幅已達4.4%。
房產稅“待命”
在出臺一系列調控政策之后,最強大的儲備“武器”仍未推出。除加息仍有空間之外,最讓業界懼怕的房產稅還未“亮劍”。
按照牛鳳瑞的觀點,如果地價不能下降,未來的房價也將高企,市場有效供應就會不足。“限購令”等帶有強烈行政色彩的政策遲早會退出,市場可能繼續面臨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限購令”下,投資投機性需求被抑制,部分改善型需求受到牽連。有觀點認為,這部分需求只是暫被抑制,最終仍將釋放。
楊紅旭認為,房產稅的出臺是大勢所趨,未來幾個月,如果部分重點城市房價依然上漲,房產稅就可能于明年初推行試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