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亞洲資本市場發展的新動力新制度和新文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日前,由中國證券業協會承辦的“2010年亞洲證券論壇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年會的主題為“亞洲經濟的發展新動力”,十二個亞洲證券論壇成員國的代表和中外經濟學家以及國內證券管理人員,針對本國和本地區證券市場發展狀況以及今后資本市場的發展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黃湘平:亞洲新興資本市場正成為全球資源配置重要平臺
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黃湘平日前在“2010年亞洲證券論壇國際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在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移向亞洲,新興亞洲重要性日益凸顯的同時,亞洲新興市場依然脆弱,亞洲新興資本市場發展需要尋找新的發展動力、發展制度和發展文化。
黃湘平指出,亞洲新興經濟體經濟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正在強勁復蘇和發展,資本市場的發展動力、發展態勢和制度機制正在發生深刻的、積極的變化,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初步具備了更加安全、更有效率、更高層面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他說,亞洲新興市場經濟發展保持了強勁的增長趨勢,呈現強勁的發展動力,在金融危機中發揮了積極的穩定作用,正在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相繼出臺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公共投資,取得了明顯成效。
截至2009年底,亞洲新興市場GDP總額同比增長5.4%,在美國、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GDP分別負增長2.4%和4.1%的情況下,有效對沖了其他市場的經濟衰退,穩定了全球經濟的復蘇預期和證券市場的投資價值。更加令人振奮的是,中國、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等4個亞洲新興市場國家進入了2009年世界經濟總量的前15強。
黃湘平表示,亞洲新興資本市場的估值優勢明顯,外部資本持續流入,市場功能迅速恢復,價格發現效率穩步提升。亞洲新興資本市場相對發達經濟體較快增長,證券收益的比較優勢明顯,據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亞洲資本市場監測》分析,以美元計算,2009年亞洲新興市場的綜合指數增長73%。這種比較優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果,表現為強勁的羊群效應,2009年亞洲新興市場私人資本凈流入2829億美元、比2008年的1070億美元同比增長164.39%。市場融資功能恢復,2009年亞洲新興市場股權融資1499億美元、同比增長108.48%。市場交投活躍,2009年日均交易量最大的中國大陸市場達321.14億美元,在全球范圍內僅次于美國的705.74億美元。這表明,亞洲證券市場的風險厭惡程度降低,投資風險偏好程度提高,價格發現效率逐步提升。
黃湘平進一步表示說,亞洲新興資本市場的運行機制和制度建設發生重大變化,正在逐步完善,不僅服務本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功能不斷增強,而且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定價權和話語權逐步增大,正在成為全球資源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以中國市場為例,2010年中國大陸資本市場在全面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全流通的基礎上,推出融資融券試點,引入現貨做空機制;開設股指期貨交易,實行期貨做空機制;中國場外市場建設和引入國際板的改革正在加緊進行,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邊界和運行機制與成熟市場的差異正在逐步消除,市場的資源配置機制發生重大變化,正在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初步具備了在更高層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與此同時,黃湘平指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三,亞洲新興市場的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等4個國家已經被吸收進入20國集團,G20已經或將取代G8主導的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等重要問題的對話平臺。截止2010年4月30日,亞洲新興市場的反彈幅度在9.1%到72.8%之間;證券總市值97.68萬億美元,中國大陸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的第三大市場,亞洲新興市場正在成為全球資源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黃湘平強調,我們在看到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移向亞洲,新興亞洲重要性日益凸顯的同時,也注意到了亞洲新興市場依然脆弱,受2009年11月迪拜世界集團破產、2010年1月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等影響,亞洲新興資本市場幾次出現異動;目前市盈率、市凈率處于較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下一步的提升空間。世界經濟已被不平衡的問題困擾了相當一段時間,隨著全球退出應對危機刺激政策的預期強化,亞洲新興市場投資環境趨向中性,市場彈性面臨考驗。所有這些都說明,亞洲新興資本市場發展需要尋找新的發展動力、發展制度和發展文化。
首先,在內在價值的形成上需要尋找新的發展動力,重新思考自己的經濟增長模式。沒有穩定的價值來源,經濟和證券市場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全球經濟增長正向零和博弈發展。亞洲新興市場需要尋找新的內在價值發展動力,從外向型經濟為主轉向內向型經濟為主,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培育亞洲新興市場的內在需求,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消費需求,加快城市化和發展服務業等方面的結構改革來擴大內需。
其次,在市場價格的發現上需要制度和機制的不斷創新,把增長的潛力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以中國大陸為例,從市場結構看,需要從服務外向型戰略形成的“中國制造”為主的價格發現重心轉向服務自主創新戰略要求的“中國創造”為主的價格發現重心;從市場機制看,需要從服務外向型戰略形成的“中國制造”為主的集約化競價機制轉向服務自主創新戰略要求的“中國創造”為主的多元化議價和競價機制。
第三,在市場文化的選擇上需要吸納新的證券文化,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新興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亞洲新興市場國家需要以規范發展的共識加入到全球和亞洲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平衡和再平衡的進程中。在這一過程中,亞洲新興國家的合作存在巨大的潛力和業已存在的合作機制。只要我們加強共識,加強合作,爭取一個更好的全球治理,亞洲新興經濟體在國際機構中就能獲得更為合理的話語權和代表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