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化再遭職工舉報 千萬國資流失鏈條曝光
鉅亨網新聞中心
從披露招股書之時,外界對四川雅化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四川雅化”)的質疑就從來沒有停止,就在網易財經8月27日報道《四川雅化上市兩宗罪》之后,近日,網易財經再次收到四川雅化原退休職工舉報,一條因改制而致使千萬國有資產流失的鏈條逐漸浮出水面。
再遭舉報
職工多年申訴無門,如今四川雅化欲登陸高度透明的資本市場,改制舊賬又被職工提起。
就在外界對四川雅化上市涉嫌國有資產流失的質疑還未完全散去之時,一份來自四川雅化內部職工萬成(化名)的舉報信抵至網易財經。舉報的內容是雅安化工廠趁改制之機,大量侵吞國有資產和親自掌職工利益的違法行為。
而萬成所說的改制,即是四川雅化前身國營四川雅化化工廠在2001年啟動的國企改制。
1998年,改制之風吹至雅安,雅安市正是成立了“雅安地區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全面負責企業改革工作。
作為當時雅安的納稅大戶,2001年8月17日,雅安化工廠出臺了《四川省雅安化工廠改制方案》,2001年9月6日該改制方案火速獲批。
按照此改制方案,雅安化工廠在轉換所有在職職工全民所有制職工身份和妥善安置離退休、內退人員后,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承擔雅安化工廠的全部債權債務。
至此,國家在有限公司中不再占有股權,并同意將改制后剩余的500萬國有凈資產用于對參加新公司組建的經營管理層和職工配給期股,在新公司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稅收上繳任務后將期股分期獎勵給配股對象。
“我們從雅化2001年8月改制方案出臺,就發現對國有資產流失和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問題”,萬成向網易財經表示,萬成稱當時有200多人推選了10多名代表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
不過萬成表示,企業和有關部門對他們反映的問題卻“無動于衷”,到了2005年,萬成描述曾有200多名退休職工集資寫材料上訪,“我們希望能引起政府領導、紀檢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能依法調查追訴”。
最初質疑四川雅化將改制時剩余的500萬凈資產涉嫌流失,成為改制后經營管理層出資的“首桶金”,網易財經發現數日的調查發現涉嫌流失的不僅僅是這剩余的500萬凈資產,做局背后的一條國有資產流失的鏈條浮出水面……
做局“土地”
在改制過程中,對于土地的評估受到爭議,部分土地列入無形資產,部分土地被半價出售給改制后管理層收購的雅化有限,理由是公司是“困難企業”,可是從經營狀況和財報來看,似乎難以得出企業“困難”的結論。
據網易財經獨家獲悉的一份雅安化工廠改制時的資產評估報告書顯示,2001年6月25日,四川雅洲資產評估事務所出具了對雅安化工廠改制時的資產評估報告,報告以2001年2月28日為基準日,評估結果時雅化化工廠總資產為6109.8萬元,核實負債總額為2072.5萬元,凈資產為4037.3萬元。
然而,蹊蹺的是,網易財經發現就在這份報告書中,雅安化工廠將其所屬的16.8萬平米的土地以“無形資產”的名義計入了評估時的凈資產之中。按照當時評估作價,該土地總地價為2336.1萬元。
“這一點很奇怪,土地資產怎么會計入到無形資產的名義之下?計入的根據是什么?這塊土地的到底是怎么取得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審計師向網易財經表示不解。
此外,就在此期間,雅安化工廠將11萬平米的生產安全性用地土地使用權按50%的優惠價格攬入改制后的雅化有限,這相當于將本來評估為1386萬元的這部分土地,最后以693萬拿到。
而在改制前的土地“局”似乎還沒有徹底結束,網易財經獲取的一份雅安市人民政府2002年第42號文件將改制中的土地“局”畫上了一個更大的問號。
該雅符函(2002)42號文件稱,將原屬于雅安化工廠使用的生產經營性用地的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四川省雅化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土地面積為18.3萬平方米,使用年限50年。
此外,該文件還稱,“鑒于雅安化工廠屬困難企業”,出讓土地使用權所涉及的土地收益,全部用于企業職工的生活安置和養老保險。
事實上,作為在四川省具有國家專許經營的雅安化工廠,網易財經獲悉的一份從1999年到2000年的利稅表顯示,雅安化工廠連續11年利潤總額達到2029萬元,上交稅金達到3281萬元。如此高的利潤和稅金,怎么在政府眼中就成為“困難企業”了呢?
虛假報廢
在改制過程中報廢的兩家工廠,一家生產到2007年,另外一家至今還在生產,律師稱“這種虛假報廢幾乎就是赤裸裸的掠奪”。
同樣,原屬雅安化工廠的有近130萬的國有資產被“申請報廢”。
在四川雅洲資產評估事務所出具評估報告之前不到一個月,即2001年5月30日,雅安化工廠突然向雅安市國有資產管理局提出申請報廢化工廠原來的機器設備、運輸工具、房屋等固定資產,原值126.8萬,凈值75.8萬。
同時,在2001年9月17日,雅安化工廠再次向雅安是國有資產據提出報廢申請,申請報廢86號導火索生產線和乳化炸藥間斷式生產線,其中,這兩條生產線原值為225.1萬元,凈值60.7萬元。
對于報廢上述兩處資產的原因,四川雅化在招股說明書中稱,報廢上述固定資產主要因“技改等原因”,報廢86號導火索生產線和乳化炸藥間斷式生產線則是因為“按民爆行業安全技術要求”。
而奇怪的是,網易財經在2001年評估事務所出具的評估報告中均為找出上述資產,未經評估,為何要匆忙報廢?
“當時我們也就發現這些資產沒有列入評估,于是就多次向上反映”,萬成對網易財經透露,在他們的集體努力之下,這部分資產又重新得到評估。而萬成上述說法在網易財經另外獲悉的一份四川雅洲資產評估事務所《關于對雅洲評估(2001)044號《資產評估結果報告書》補充評估的說明》中得到印證。
然而,甚為荒誕的卻是,據網易財經調查,一位在四川雅化工作20余年的內部人士向網易財經透露,上述被報廢的86號導火索生產線在2001年被申請報廢時仍在運作,一直到2007年才停產,而乳化炸藥間斷式生產線從2001年到現在,仍舊一直在生產中。
“這種虛假報廢幾乎就是赤裸裸的掠奪”,北京某知名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向網易財經稱,他建議監管部門應立即介入調查,如果調查屬實,相關當事人將有可能涉嫌國有資產流失罪。
651萬資產莫名“被核銷”
改制時核銷了近500萬的資產,幾年后,改制后的公司以80萬元的價格買回來,這其中到底又有什么樣的“貓膩”?
而另外一筆涉嫌流失的國有資產則是通過會計核銷。
按照四川雅化招股說明書的介紹,在改制過程中對資產進行全面清理,共清理出歷年長期積累的流動資產損失651.2萬元,其中應收賬款421.1萬元、其它應收款75394.48元、應付賬款66155.24元(借方余額)、其它應付款700元(借方余額)、存貨215.9萬元。
當年9月20日,雅安化工廠向雅安市財政局提交《關于申請核銷流動資產損失的報告》(雅化財務字[2001]第14號),申請將上述流動資損失核銷。
2001年10月23日,雅安市財政局出具了《關于對雅安化工廠申請核銷流動資產損失的批復》,同意雅安化工廠核銷651.2萬元流動資產,其中應收賬款375.7萬元、發出商品118.9萬元,共計494.6萬元作賬銷案存處理。雅安市財經局委托雅安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對494.6萬元進行管理。
然而,讓人不解的是,在2001年底完成改制之后,到2002年8月5日,雅化有限與雅安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由雅化有限向雅安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交付80萬元,轉作賬銷案存的494.6萬元流動資產不再作賬銷案存管理,由雅化有限負責清收,并規定雅安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不再追索。
“這筆494.6萬的流動資產核銷的根據是什么?是否真的存在無法回收等狀況?”上述資深審計師表示疑問,而核銷之后,雅化有限又為何以80萬的對價將這部分“無法收回”的流動資產轉買回來,而由自己負責清收?這其中到底又有什么樣的“貓膩”?
而舉報人萬成也表示疑問,萬成稱雅化的產品在四川的銷路一向很好,而在被核銷的流動資產中就有118.9萬的發出商品最終成了“無法收回的廢品”,萬成成“無法理解”。
侵占職工利益
職工集資的636萬元風險基金,改制后不見蹤影,而改制費用高達2336萬元,也頗受質疑。
在萬成看來,這場改制的過程不僅僅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失,同樣,“嚴重傷害了職工利益”。
萬成介紹,從1998年起,雅安化工廠實心工效掛鉤,為防范經營風險,雅安化工廠實行逐年滾存工資基金,作為國有企業的風險金,并被認定在“應付工資”一欄中。
按四川雅化招股說明書的介紹,雅安市企業改革領導小組于2001年11月13日審議通過的《關于雅安化工廠改制中“應付工資”的說明》,認定“應付工資”科目余額是按照國家財政和勞動部門的有關規定提取而逐年滾存的工資基金,主要用于以豐補歉彌補經營不好年度的職工基本收入,對其結余部分待雅安化工廠改制完成后,由雅安市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責成市財政部門根據其實際使用情況予以審計調整,調整后的結余額由市政府負責處置。
而到了2002年3月,經核算,對于曾列示在負債項的應付工資余額為847萬元,按照當時雅安市財政局的要求,雅化有限將這部分應付職工余額列為國有資產。
也因此,改制時的凈資產有原來的2864.5萬元增加到3500.5萬元(其中扣除2001年經營損失減少的凈資產額85萬元、2001年度職工年終獎金116萬元以及上交財政的10萬元,即相當于增加了636萬)。
但是,這筆列入公司凈資產的636萬,卻并沒有計入改制前的資產中,按照最初改制的方案,在評估后的4037萬元凈資產中減掉被報廢的資產剩余2864.5萬元,再從中減掉2336萬的改制費用,即剩下500萬的職工期權。
也就是說,這本屬于應付職工工資的636萬的國有資產,在改制時并沒有被列入到改制的資產中去,而最終又去了哪里?
按照雅安市委(2001)年第48號文件第12條第8款規定,“對于結余的工資基金、獎勵基金、福利基金和公益基金,可用于職工安置”,而在改制費用中,這筆資金也未列入安置中。
“我們并沒見到這636萬的安置”,萬成認為,這部分資金已經被“新公司(即改制后的雅化有限)全部侵占”。
而四川雅化公司董秘劉平凱在此前接受網易財經采訪時也稱,公司改制符合法律規定,并沒有國資流失。
四川雅化的招股說明書中也一再聲稱,雅安化工廠改制時債權債務、土地處置和職工安置事項符合當時政府國企改制政策和文件規定,履行了法定程序,“不存在糾紛和潛在糾紛”。而且“改制至今,未發生因職工安置問題引發的法律訴訟事項”。
“瘦了廟宇,富了方丈,關鍵是方丈也應該給讓下崗的和尚們一個念經的地方”,上述律所合伙人最后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