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保險股披露前8月保費狀況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今日,中國平安(601318)、中國人壽(601628)和中國太保(601601)前8個月保費收入情況公布完畢。其中,平安人壽和平安財險的原保費收入分別為647億元、397億元;中國人壽的原保費約為2277億元;太平洋(601099)人壽和太平洋財險的原保費收入分別為612億元和348億元,各家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均有不小幅度的增長。
而保費高增長,難掩保險公司在資金匹配時面臨的苦惱。下半年,協議存款仍具有相對吸引力,債券欠配而定期存款增加仍將是今年保險資金配置的主要特點之一。
中金公司最新研究報告稱,結算利率向下剛性已逐步顯現,目前,主要壽險公司萬能險結算利率已全部位于3.6%~4%的區間。該機構認為,由于逼近作為投保人重要機會成本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6%的水平,保險公司保單資金成本下調的空間將受到明顯抑制。同時,保單資金成本的向下剛性將繼續考驗各公司的資產配置能力和投資水平。
另外,中長期國債收益率降至年內低點,信用債投資短期難以大幅提高,協議存款仍具吸引力。7月下旬開始,由于股市反彈、央行開始凈回籠資金,以及國內通脹壓力上升等因素,債券收益率從7月中的低位開始回升。盡管通脹壓力仍在上升,但國內宏觀經濟數據差于市場預期,以及海外經濟復蘇動力減弱,增加了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使得8月份債券收益率未能延續7月末的回升勢頭,較前月小幅回落。中金公司認為,目前,20年期的超長期國債收益率僅為3.9%左右,20年期政策性金融債收益率為4.2%左右,能夠提供的利差空間都較為有限。因此,即使未來收益率小幅反彈且超長期國債發行量增加,仍難以滿足配置需求。
而在信用債方面,保監會8月發布的新規,雖然從大方向上放開了保險資金對無擔保債投資渠道,但由于其限制必須投資于采取招標方式發行的債券,而大部分無擔保債尤其是中票仍采取簿記建檔方式發行,從而不符合保險的投資要求,這是目前保險資金投資無擔保債券的一大障礙。作為信用債主要品種的無擔保債投資,短期難以大幅提高。
中金公司認為,由于貸存比考核及吸收長期存款以匹配長期貸款的要求,銀行仍然有較強的動力吸收保險資金的5年期大額協議存款,這種狀況可能還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因此,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協議存款仍具有相對吸引力,債券欠配而定期存款增加仍將是今年保險資金配置的主要特點之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