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汽車零部件企業漸成國內主要生產商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臺灣的企業雖小,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都練出了一身好功夫。整車企業一般都具有再開發能力,零部件無論品質還是價格,更具有國際競爭力。目前臺灣汽車零部件業有超過200家廠商在大陸投資,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和江蘇等東南沿海地,臺灣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東陽、六和、大億、江申、和大等都已在大陸投資設廠,并逐漸成為國內汽車零部件的主要生產商。
綜合媒體7月14日報道,ECFA的一大亮點是,根據早期收獲計劃,大陸將對539項原產于臺灣的產品實施降稅,包括農產品、化工產品、機械產品、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紡織產品、輕工產品、冶金產品、儀器儀表以及醫療產品等十類。臺灣將對267項原產于大陸的產品實施降稅,包括石化產品、機械產品、紡織產品等四類。
雙方將在早期收獲計劃實施后不超過2年的時間內分3步對早期收獲產品實現零關稅。其中,大陸將下調臺灣輸往大陸的50項汽車零部件關稅。臺灣汽車業目前更大的優勢體現在零部件上。臺灣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少量多樣、彈性制造的專業細化分工模式,零部件研發力量和品質具有國際競爭力,在GPS導航系統、CAN-BUS總線、自動變速控制系統、防盜系統、車載TV、汽車空調、安全氣囊、檢測總線等方面具有優勢。
統計顯示,目前臺灣汽車零部件業有超過200家廠商在大陸投資,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和江蘇等東南沿海地,臺灣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東陽、六和、大億、江申、和大等都已在大陸投資設廠,并逐漸成為國內汽車零部件的主要生產商。
而在首屆海峽論壇大會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宣布了“八項惠臺政策”,其中第一項即是推動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汽車制造業成為政府鼓勵和支持赴臺投資的行業之一。
其實兩岸的汽車行業,早就存在著相互取長補短的歷史背景。臺灣的汽車企業雖小,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都練出了一身好功夫,其中在零部件制造方面已具備了國際競爭力。與大陸汽車產業相比,臺灣汽車產業在系統化的零部件制造、電子控制器及車用電子領域等方面更具優勢。近年來,臺灣汽車電子的發展,呈現出功能多樣化、技術一體化、系統集成化和通信網絡化的特點,在GPS導航系統、CAN-BUS總線、自動變速控制系統、防盜系統、車載TV、汽車空調、安全氣囊、檢測總線等方面,都可以與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齊頭并進。臺灣多家工業計算機廠商已全面進軍車用電子控制類產品領域,并取得了傲人的市場業績。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