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揪心的空置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惠陽一處樓盤采訪,當記者問及樓盤的入住率有多高時,售樓小姐很不耐煩地反問:“難道深圳一些豪宅的入住率,就一定比這里高很多嗎?”
她的質疑并非毫無根據。據記者熟識的一位地產中介介紹,深圳福田中心區靠近市政府的兩處豪宅項目,均有大量大戶型房源掌握在幾位財大氣粗的業主手中。據他透露,其中很多大戶型樓盤一開盤就已無貨可賣,上述業主通過內部關系在開盤之前就已壟斷了這些中意的戶型并囤積起來。
“就在限購令出臺的當月,有一位業主出售了雅頌居項目幾套220平方米的大戶型,均價1200萬元一套,而他的成本僅200萬元一套,并且他手中還有很多樓盤沒出手。”上述中介有些感慨。
手中握有大量房產的并非個例。為防止名下出租的房產過多導致管理混亂,記者所住小區的一位房東,給旗下每套房產都辦理了銀行賬戶,以便于租客每月將租金打入指定的獨立賬戶。據了解情況的中介人士透露,最高峰時,這位房東在其所在公司掛名出租的房產有8套。“她的房源都是小戶型,出租容易。相反很多豪宅由于租金昂貴無人問津,不過這些戶主也不會著急,因為他們都相信閑置的房子可以坐等升值。”該中介人士表示。
一邊是高高在上、讓人絕望的房價,一邊是大量閑置的房源,背后卻是實體經濟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弱化。前去大亞灣看房的深圳商人鐘某向記者直言,“目前我們可以投資的,除了房產,好像找不出肯定不會虧錢的投資項目。”拿他幾個在深圳關外開工廠的朋友來說,金融危機后他們雖然從銀行拿到了貸款,但也沒有投入到生產線上。平時生產,都只是維持最低的開工量,以保證工人不失業而已。做出口生意的都不敢接大單。
在南山從事軟件外包行業的小黃感嘆,他兩個朋友家庭月收入近三萬,在深圳買房后仍感覺捉襟見肘,高高的房價面前,什么層次的人才,才能在深圳擁有愜意的生活呢?
在惠州返回深圳的大巴上,望著窗外不時出現的打著“轉讓廠房”標志的工廠,記者不禁思考,在出口模式遭遇嚴峻挑戰的大背景下,包括惠州和深圳在內的廣東經濟難道能靠空置的豪宅支撐起來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