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東南亞藝術
鉅亨網李家如
(圖:AFP)
藝術市場更迭起落,近年來東南亞藝術市場蓬勃發展,吸引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兩大龍頭蘇富比 (Sotheby"s) 與佳士得 (Christie"s) 搶進。但以投資的觀點來看,這塊市場真的屬於深具投資價值的新興選擇?亦或是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
近幾年東南亞藝術市場在全球大放光芒,許多東南亞藝術作品在各大藝術展覽和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受到關注,部分藝術品拍賣價格更屢創新高。
例如被尊為印尼現代藝術之父的 S. Sudjojono 經典代表作《蒂博尼哥羅王子率軍親征》,描寫爪哇戰爭時,蒂博尼哥羅王子率軍親征擊敗荷蘭軍隊的歷史時刻,以這幅畫作呼籲民眾勿忘爲國犧牲的英雄,作品中更反映畫家對家國的自豪和忠貞。在 2014 年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以 748 萬美元成交,創下東南亞現代藝術的歷史新價。
升值與否?
儘管如此,東南亞藝術市場對投資人來說是否已夠成熟,則是另一層面的問題。《CNBC》報導,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展總監 Low Sze Wee 對此便抱持懷疑,他表示沒人知道這些作品是否會如預期升值,當然若你買的是高端藝術品,這能確保你不會損失太多。
但他強調:「我懇請大家別把藝術視為一項投資方式,單以投資來看,有許多比藝術更加合理的其他管道可選擇。」
(圖:AFP)
不過,蘇富比與佳士得兩大藝術拍賣龍頭對此意見不表贊同,強調過去幾年來東南亞地區藝術品報價已有所成長。
佳士得東南亞藝術專家 Dexter How 指出:「過去五到十年來,東南亞地區藝術作品已出現兩到三成的成長,但這仍得取決於多項因素,例如作品的稀有性、來源與物件情況。」
市場需求高
如今,東南亞藝術品約貢獻佳士得拍賣銷售總額的 15-17%,但去年,光是 11 月這塊就佔亞洲藝術品銷售額的 25%。How 分析:「除了這塊區域需求逐步成長,我們也看到亞洲、歐洲與美國收藏家對此的需求同步攀升。」
迄今佳士得在東南亞藝術品拍賣最高價,為新加坡藝術家李曼峰於 1960 年代完成的《峇里生活》(Bali Life),在 2010 年以 324 萬美元賣出。
曾成功售出尼現代藝術之父 S. Sudjojono 作品的蘇富比東南亞藝術部主管莫錦川 (Mok Kim Chuan) 注意到,如今有許多收藏家都在積極尋找東南亞的藝術作品,這股趨勢對東南亞藝術品國際化有很大幫助,「東南亞藝術品的價格與銷售正日益成長」。
不過,有項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和拍賣行兩者都一致認同的趨勢:印尼與菲律賓為東南亞藝術市場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當中又以印尼藝術發展史最為久遠、藝術市場也較大,相較東南亞其他國家來說發展速度最快。加上印尼人口高達近 2.5 億,不僅藝術家多、收藏家也多。
(圖:AFP)
了解東南亞藝術
整體來看,東南亞藝術領域十分年輕,其歷史不到 200 年。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展總監 Low Sze Wee指出:藝術史仍在寫下,而我們也持續發展中。他分析,地緣政治因素也是讓東南亞藝術在國際能見度有待加強的一環。
Low Sze Wee表示:「東南亞並不像中東一樣佔據頭條新聞版面,其他亞洲大國的政經影響力也遠大於東南亞國家。」他舉例,有些人甚至不知道馬來西亞與印尼之間有何明顯差異。
他建議那些常跑博物館的觀眾和藝術愛好者在觀看藝術時,應該有更大量的敏感度。舉例來說,對不熟悉東南亞藝術品的觀眾來說,這些人看到印尼知名印象派與表現主義派畫家 Affandi 的作品時,由於筆觸與風格和梵谷作品多有相似之處,觀眾很自然而然會做出 Affandi 承襲自梵谷的畫風或模仿梵谷畫法的結論,如此一來很容易造成負面含意。
Low Sze Wee 強調,看待藝術作品時,你要對這個藝術家從哪裡出身、曾經歷過甚麼文化與環境洗禮等因素具備更高靈敏度,畢竟每個人都會被周遭各項因素所影響。
以畢卡索為例,他在受塞尚 (Paul Cezanne) 與非洲民族面具上雕刻的手法影響下,有段時間畫風深受非洲雕塑影響,他在 1907 年所繪的亞維儂的少女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便揭開立體派畫風的序幕。
以同樣邏輯,在了解 Affandi 的作品時,你必須先了解印尼和印尼的何種元素啟發 Affandi 的創作。在詳加了解這名藝術家的背景與成長環境後,你就能和解讀梵谷畫風一樣,讀懂這名作者與作品背後含意與各種有趣的故事。 (文:李家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