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脹上位 亞洲財政政策或需轉向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際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依然懸而不決,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增長下行風險是首要風險,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防通脹才是亞洲當前要務,下半年亞洲相關國家財政政策需要再度進行調整,以防政策的方向性錯誤,令經濟受到二次傷害。
目前國際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依然懸而不決,美國經濟難談景氣,亞洲開發銀行曾在《亞洲經濟監測》報告中下調亞洲經濟增速預期,甚至曾幾何時呈兩位數增長的中國GDP增速也失去動力,今年預期GDP增長目標八年來首次低于8%。
很多經濟學家稱,亞洲整體進入經濟放緩時代,中國經濟進入平滑增長曲線的減速時期正在到來,以前那種依靠規模擴張的模式已經很難重現。日本、印度及韓國等中國周邊國家經濟也面臨著相應的問題。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建議亞洲決策者將采取定向的財政措施和選擇性的貨幣放松措施,以求控制一部分經濟下行風險。
然而,經濟學家只意識到了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卻忽略了通脹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亞洲經濟會在今年下半年速度好轉,高速發展再次回歸,經濟學家們想過界時亞洲通脹將是什么樣子嗎?
韓國統計部門今天公布,2月份韓國工業產值經季節性調整后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14.4%,超出市場預期,制造業占該國工業產值的94%,同比增長14.8%。正是預示著亞洲經濟形勢正在好轉的跡象。貿易一直是經濟形勢的一個主要風向標,一旦中國經濟增速也好轉,將引領亞洲經濟增速速度回暖。
高經濟增速卷土而來,隨之發生的就是高通脹,將給相關國家帶來較大的風險,韓國去年四季度加息或也預示著其他國家也會有相應舉動,泰國就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加息。下半年亞洲相關國家財政政策需要再度進行調整,而不應陷入“收緊”的圈子走不出來。
由于結構性因素正在令亞洲的價格壓力增加,結果就是石油、食品價格高漲。勞動力市場緊張、流動性過剩……馬來西亞、印度、中國、泰國和斯里蘭卡將面臨著較大的通脹壓力。各央行的任務既復雜又微妙,方向錯誤將對于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將不容小覷,在這關鍵時刻,考驗的不僅僅是央行、經濟學家,甚至政府恐怕也要保持清醒,積極應對。
(牛珺珺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