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期市哀鴻遍野
鉅亨網新聞中心
5月17日,隨著國內上證指數全日大跌136點,跌幅超過5.07%,創去年8月31日以來最大跌幅時,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同樣遭遇“黑色星期一”,滬銅、滬鋅、白糖等多個品種跌停。
“受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升級和中國可能收緊財政的擔憂影響,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增強,導致大量資金撤離商品市場,流向美元及黃金等避險投資。”中期研究院研究員曾寧表示。截至5月17日下午6點半,美元指數盤中已創下年內新高87.05,COMEX黃金主力6月合約此前也創下1249.7美元/盎司歷史新高。
其實,國內商品期貨的恐慌性下跌“早有預兆”。
此前一周,國內鋼材價格持續下跌,令不少鋼材貿易商開始陸續恐慌性地拋售鋼材價格。“很多鋼材貿易商原本期待鐵礦石漲價協議能帶動鋼價上漲,但自從國家出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后,他們都預感到國內建筑需求將大幅削減,轉而大量拋售鋼材。”一位東北貿易商透露,最近一周全國螺紋鋼、線材價格已呈現全面大幅下滑趨勢,其中華東、華北市場噸價跌幅都超過200元/噸,這無疑給各路游資提供極佳的期貨賣空題材。
不過,金屬期貨跌停聲一片的情況下,農產品的情形略好。其中連豆主力1101全天跌幅2.29%,收至3844元;豆油主力1101今日跌幅2.43%,收于7472元。巧合的是,在下午1點40分連豆與豆油最低下探至3809元/噸后,買盤陸續“抄底”協助連豆尾盤價格略有回升。
“過低的豆類期貨價格,是國內豆類生產商不愿看到的。他們為確保自身產量的銷售利潤,不得不抄底護盤。”上述負責人透露。就基本面而言,相比銅鋁等金屬產品都面臨國內房地產緊縮新政導致的需求下降窘境,農產品供需面則基本穩定,跌幅也不應超過金屬產品。
然而,國內豆類生產商的護盤,可能面臨商品基金退出看漲美國大豆隊列的“狙擊”。截至5月11日,全球商品基金在CBOT大豆期貨及期權方面僅持有3.9萬手凈多單,比前一周大幅減少2.7萬手,預示支撐美國大豆價格堅挺的最大資金群體開始“退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