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戰略獨特,勞合社等待在華直保牌照
鉅亨網新聞中心
勞合社再保險(Lloyd s)中國公司正式運營已滿三年。然而,三年來,在中國的保險市場上,這個在全球再保險領域舉足輕重的再保巨頭卻顯得低調而內斂。
相對于倫敦市場總計80多個辛迪加(勞合社市場內實際簽發保單的承保人)而言,只有16個辛迪加加入中國公司,其中只有5個派專人直接在華簽署保單。與其他再保巨頭相比較,勞合社更多的是一種旁觀者的角色,只拿出了很少的力量進入中國。甚至對于三年來中國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勞合社也一直諱莫如深,外界知之甚少。
勞合社主席彼得·列文勛爵(Lord Levene)5月1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當然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辛迪加加入中國,但這要由辛迪加自己決定有沒有來中國的必要,并且,現在仍處在了解中國市場的階段,我們開設公司為的是盈利,而不是占取市場份額。”
列文此行帶領來自20多個辛迪加的代表團參觀上海世博會,“有已經在中國開展業務的辛迪加的代表,還有的是抱著來了解中國的目的。”此外,他還透露,勞合社已經在年初就在中國開展直保業務與中國監管層進行正式討論。
獨特中國戰略
“勞合社作為全球再保市場的風向標,我們再保人都很關注它在中國的發展,但似乎這兩三年市場上一直并沒有太多它的聲音。”一位再保公司管理層人士如此評價對勞合社中國公司的印象。
自2007年4月16日起,勞合社正式以再保險公司形式在中國運營,這打破了勞合社全球唯一保險市場的形態。在世界各國,勞合社都是以保險市場的身份在經營,承保業務由80多個辛迪加在勞合社這個實體市場上簽發保單完成。勞合社設立承保大廳,并提供一系列分銷渠道。
只有在中國,勞合社的身份是一家公司。很難判斷,是否是這種獨一無二的形式讓眾多辛迪加心存謹慎。截至目前,共有16個辛迪加進入中國市場,而其中只有5個派專人在中國簽署保單。
“勞合社雖然已有300多年歷史,但在中國開展業務只有3年,這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我們對在中國開展業務毫無經驗。”列文表示。列文自2002年11月當選勞合社主席。此外,他還是倫敦國際金融服務組織的主席,并自2006年6月起出任建設銀行獨立非執行董事。通常,他每年都會到訪中國四五次。
2009年,勞合社在全球的收入約為350億美元,其中有7%的業務來自中亞和亞太地區,而來自中國的只有1億美元多一點。
看起來,勞合社中國公司似乎只是一個灘頭陣地,大部隊還在猶豫是否登陸。
列文表示,勞合社對于中國公司沒有設定增長目標,“因為設定目標是很危險的,這會讓人們只關注這個目標,只為了賺錢而進入某個市場中,我們不想這么做,只占市場份額有可能讓我們不盈利,我們追逐利益,并不要占取市場份額。”
這可能是一種獨特的戰略,而不是托詞。因為“現在中國公司大部分業務還是在英國開展。本地業務在快速增長,但規模非常小。我們現在主要是想了解中國市場,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預計在未來一年中保費就會有迅速增加,近期就能實現盈利,但短期有巨大盈利是不可能的”。列文稱。
對于勞合社在中國設立再保公司后,中國保險公司的大多數再保業務仍然直接分到勞合社倫敦市場,“公司”與“市場”是何種關系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對此,勞合社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璁表示,“再保險業務是全球性的,10年前再保公司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后來瑞再、慕再等相繼在中國開設分公司,勞合社就沒有理由不來中國這個潛力巨大的保險市場,我們要更直接的參與中國的業務,慢慢將承保這支筆挪到中國,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勞合社的特殊之處,也讓他們能夠悠閑地等待這個過程,而不擔心市場份額問題。目前,勞合社中國以倫敦勞合社市場的總承保能力為承保能力,而不受中國公司2億元注冊資本的限制。“中國公司的注冊資本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監管部門的要求,并且監管部門知道勞合社的總體承保能力。”列文稱。
但是,若想更好的了解中國市場,必須引入更多辛迪加直接在中國開展業務。對此,列文表示,“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辛迪加加入進來,但不是勞合社做引入辛迪加的工作,而應該由辛迪加自己決定。”
直保牌照納入日程
辛迪加作為勞合社市場內的獨立單位,除了開展再保業務,還承接直保業務。按照勞合社公布的數據,目前勞合社全球業務中,直保和再保各占50%。有此基礎,勞合社對在中國開展直保業務也充滿期待。
列文表示,我們雖然是從再保著手進入中國,但考慮到中國經濟這么大的規模,肯定對中國直保感興趣,開展再保業務可以讓我們和監管層相互了解,為下一步獲得直保牌照打好基礎。
“關于直保牌照的問題我們在年初時已經開始和中國保監會進行正式討論。” 列文透露。
一位曾在國外工作過的保險業資深人士稱,勞合社是以專業承保特殊風險而著稱,很多領域包括直保和再保都只有勞合社能夠承保,而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專業險種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列文表示,“勞合社市場的所有辛迪加會各自發展不同的專業領域,這就使勞合社比其他保險公司有優勢,目前,已經有辛迪加開發出專門針對可再生能源的產品,另外還有針對網上金融交易的數據保護方面的產品,我們的原則是只要有新的技術發展,就有新的保險產品出臺。”
此外,勞合社內每個辛迪加都有自己的資本提供者,他們單獨或共同承保業務,當有索賠時,辛迪加自己付賠償金,其中很多辛迪加是上市公司,要出具自己的財務報告。而除了上市的辛迪加出具財務報告,勞合社也會將所有辛迪加的利潤、收入等匯總,出具勞合社整體的年報。
2009年,受益于較為平和的大西洋颶風季、相對較低水平的巨災損失索賠,以及增長近一倍的投資收益,勞合社創下了歷史上最好的盈利水平,共實現盈利39億英鎊,而這樣好的業績可能在2010年將難以延續。
列文坦承,去年利潤巨大,是由于對災害索賠比較低,而今年發生的大地震和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事件等已經使勞合社在前4個月付出了很高的賠償金,提高價格是在所難免的,但因為市場是個競爭性的市場,所以怎么提價、何時提價還不能確定。
每個辛迪加每年需按當年承保數額的百分比繳納一定資金至勞合社市場的中央基金,在辛迪加無法支付賠償時,勞合社將動用中央基金進行賠償。
列文介紹,“勞合社保有的中央基金目前已經超過20億英鎊,這是辛迪加自己的財產,只有離開勞合社市場時才能取走,我們會拿中央基金進行投資,但投資策略非常保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