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該確定怎樣的投資收益目標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管理,才經歷了三年多的實踐。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業績基準面臨標準不統一、方法不統一、數據缺乏、基準缺失、沒有專業設計等問題。目前國內外在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績效標準方面,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方法。雖然較為公認的全球權威的美國CFA協會(原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制訂了評估技術標準——GIPS 全球投資表現標準;還有此前制訂的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績效陳述標準PPS。這些方法偏于簡單,而且在中國機構投資行業尤其是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領域,其適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企業年金基金投資,有的收益率超過10%,有的負收益率,投資收益率不同,應該如何客觀公正評價投資收益率、企業年金應該確定什么樣的投資目標,企業年金投資該確定多高的收益率、多大的風險承受范圍,這是企業年金投資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以為,要確定投資目標、衡量投資績效的基礎,首先要確定投資業績基準(Performance Benchmark)。投資業績基準可以作為投資目標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也是投資目標的一項具體內容。在被動式投資中,投資基準是投資管理人跟蹤的標的;在主動式投資中,投資基準用以評價投資管理人市場時機把握和證券選擇的能力。
一般情況下,投資基準可以參考某個市場通用指數。企業年金限定了投資銀行活期存款、中央銀行票據、短期債券回購等流動性產品及貨幣市場基金等各類資產的比例,因此,企業年金投資的業績基準,不能直接用股票指數、債券指數等通用的指數來作為業績基準。企業年金的實際投資收益率,當然不能直接與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社保基金、保險投資的投資收益率進行比較。
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的客觀可能性和投資者預期需求,是能長時段戰勝通貨膨脹。從長期來看,定期存款利率并不能戰勝通貨膨脹。選取固定的業績基準如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等作為業績基準,并沒有充分發揮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的制度優越性。而且金融市場是動態變化的,固定的業績基準與動態的市場并不匹配。在固定的業績基準的背景下,投資管理人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擴大投資風險,盡力在業績上超過基準組合的表現;另一種做法是盡力模仿基準組合,而不進行積極投資。同類共同基金的業績評價表現、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國債利率、通貨膨脹率、股票指數、債券指數等不能作為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的業績基準,只能作為業績比較的參考指標。
企業年金是職工的“養命錢”,投資安全性第一,兼顧收益性,其投資目標只能是安全的基礎上追求適當的收益。企業年金的期望收益率不能脫離市場狀況、投資能力的約束,不切實際的投資收益目標,既可能對投資管理人形成風險激勵,也給企業年金基金帶來潛在風險。只有適當的投資收益率目標,才能使企業年金基金受益人在退休時能獲得較高的退休金替代率,實現企業年金基金的制度目標。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的期望收益率并非越高越好,需要與風險目標平衡,合理的收益目標是在給定風險的情況下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企業年金投資業績基準一般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業績基準是絕對指標。已知參加年金計劃的職工平均到退休的年限、現在可投資的金額、在未來可投資的金額、退休所需的平均金額,可以計算出需要每年多少的投資收益率來滿足委托人的投資目標,此即絕對基準指標。第二種業績基準是相對指標,即指數。指數反映了選定的若干證券的綜合表現水平,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投資業績基準。企業年金投資的資產配置有法定的比例限制,不同的企業年金投資組合有不同的投資風格和類型,需要采用定制投資基準。定制投資基準應有助于理解某一特定的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目標和風格,它可以是幾個市場通用指數的加權和,也可以對單個市場通用指數各組成部分的權重進行調整。
綜合起來,科學的企業年金投資業績基準的設計,應該是根據企業年金投資的資產配置比例,以貨幣類市場指數、固定收益類市場指數、權益類市場指數進行加權計算。這樣的基準,既符合企業年金投資比例和范圍的限制,又能夠動態地跟蹤市場的客觀變化,也才能客觀公正地指導和評估企業年金的投資業績。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