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企業家要有第三種精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2 08:36


如果說,在托馬斯·弗里德曼“平的世界”中,全球化是產品和服務的全球供應鏈系統,企業家需要通過創新精神和領導力來促使自己在商業交往中更好發揮相對優勢,那么,在當今“彎曲的世界”(戴維·斯密克語)中,企業家們被迫走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而越是看不見前面的狀況,他們就越需要一種能力——抵御危機甚至是化危為機的能力。筆者將其稱之為企業家的“第三種精神”。

事實上,中國經濟、中國商界乃至中國企業家都因這“第三種精神”,而備受國際贊譽。前不久,被譽為“四大通訊社”之一的路透社也將其目光轉向了亞洲這個在危機中崛起的中流砥柱,并評選出“2009年亞太地區杰出商業領袖”——聯想集團創始人及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日本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和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

在路透社看來,“亞太地區諸多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在2009年這百年不遇的危機中展現了超群的危機應對能力。借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空前經濟刺激計劃,以及企業領軍人物的果敢和韜略,這些公司成功走出經濟低迷、需求下滑等逆境”,很顯然這也是基于對亞洲企業家“第三種精神”的認知和肯定。

而柳傳志等三位勝出者雖來自不同行業,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在2009年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在雷曼等百年老店紛紛倒下之時,他們反以自身強大的抗壓能力,走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在筆者看來,這幾個人共同的氣質勾勒出了“第三種精神”的內涵,那就是從容淡定、應對危機。

拿此次上榜的年輕中國企業家、年僅39歲的潘剛為例,曾有媒體形容其“溫和從容而內心堅定”。 大家都知道,2004年底的高管風波將伊利推到了風口浪尖,潘剛臨危受命,通過積極的危機處理、營銷變革以及全面的精確化管理,使伊利重新走上了正軌。而2008年下半年的行業大地震,同樣讓伊利面臨深重危機,潘剛再次扮演了“拯救者”角色,他打開大門,以“透明化”的誠摯和決心,接受消費者的檢驗和監督,促使伊利在2009年實現大勝。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越是危機,越能考驗一個民族、一個企業的生命力,更能考驗其領導者的應變能力。被譽為日本四大經營圣人之一的稻盛和夫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危機對于企業來說,就是竹子的竹節。如果一直很順利,竹子就會很脆弱,但有了危機,有了那么多個竹節,企業就能抵御更大的危機。世界是彎的,遠方不再有地平線,因此企業家們也需一改“平”的思維,以“養竹人”的心態來面對未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