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家清理小產權房也需理性認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逸川夫
之前在媒體上讀到一則有關小產權房的新聞,稱南京河西七彩星城2007年賣出的小產權房能夠“轉正”了!據稱,這是開發商花了1個多億補繳了土地的費用后的結果;2月22日《新京報》再傳新消息。國土部執法監察局巡視員王宗亞表示,今年國土部將聯合相關部門,選擇“小產權房”問題相對突出的城市,開展“小產權房”的試點清理,試點城市名單和試點方案目前正在研究中。
有人曾把商品房說成是主人家的“正房”,是有江湖地位、有法律依據的明媒正娶;而小產權房是“偏房”,只有“妾身”并無名份。之所以各地小產權房最近大有盛行之勢,不是“偏房”地位在一路看升,而恰恰是“正房”身價一直就沒怎么實質性下降過。最近不斷傳來諸如多少地方的房價止漲的表面利好的消息,但“正房”跌幅一直不大,就意味著“偏房”總會被另眼相看。
這就是小產權房在一些地方持續熱銷的根源所在。實際上,目前的商品房價格高企,別墅用地停止審批,也就讓集體用地和宅基地成了“香餑餑”,而恰恰集體用地的管理及農村宅基地的管理辦法始終是土地管理中的難點,也是空白點。這使得有許多需要購房的公民不得不將目光投向小產權房。所以,牛皮膏藥似的小產權房,頗似附生在高房價身上的寄生蟲,除非有刮骨療傷的勇氣和膽識,否則難有去除之效。
但我們對國家這次清理小產權房的行動,也應具有清醒的理性認識。到底到農村購小產權房的人是否是真正的無房戶。據之前媒體的一份報道稱,一些地方的小產權房95%被城里人受用,他們中間的“職業炒房客”不少。或許南京傳來的“偏房轉正”的好消息,對大多數當初下注的城鎮居民來說,確系是“天上掉下的餡餅”,但我們千萬別被此類信息沖昏得失去判斷力。因為它的“轉正”不可復制,七彩星城的老板還算仁義,從當初賣小產權房開始,就“先說斷、后不亂”,還將“不轉正就賠錢”黑字寫進白紙。
但聯想到最近長沙、合肥等地不斷傳出房地產商不堪資金鏈斷裂的“跑路新聞”,再聯系到各地的“地王”變荒地的報道,連“正房”都不可靠,何況“偏房”乎?這不僅僅是什么商業倫理與道義責任的問題,而是小產權房身上附著了大量的法律法規的不允許。小產權房買來住勉強行,但小產權房住戶的權益難以得到法律保障,若房子拆遷的話,沒任何補償,因為是集體用地,在交易中若被騙也只能認宰。正因為這個原因,今年1月,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副司長趙暉便明確表示,“小產權房”將不會合法化,不存在放開的可能。
另外,國家明確規定城里居民不可買農村宅基地建房,也不可以買賣小產權房。其實,人們購買小產權房的目的以自住為主,就不大會考慮出售風險。拿北京來說,現在北京周邊的河北城鎮都在北京熱銷房屋的情況下,距離已非最痛,何況北京郊區的交通比之京外城鎮還方便。而這些小產權房確實滿足了部分無房者的自住需要,所以除了一些“炒家”外,真正是為解決居住問題的購買小產權房的百姓,是不會在意其是否“轉正”的。因為解決住的問題是首位,至于是否“坐房生財”,那是第二位的。所以,國家不讓小產權房“轉正”,也許真正打擊的是那些想靠房發財的“炒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