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中等收入陷阱」真的不存在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話題再度受到關注,日經新聞專欄主筆村山宏針對亞洲經濟體的中等收入陷阱進行分析,全文如下:

隨著新興國家經濟遇冷,「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這一話題開始受到廣泛關注。「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指的是新興國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陷入增長停滯的情況。在亞洲,泰國和馬來西亞被認為已掉進陷阱,但最近有觀點認為中國也將進入這個行列。對此,有中國學者反駁稱,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這一現象並不存在。


1月2日的泰國英文報刊《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刊登了泰國軍政府提出的「數字經濟」構想。據悉,泰國將投資37億泰銖,構建數據處理中心和覆蓋農村的公共無線區域網(Wi-Fi)等。此舉意在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振興廣播電視企業等內容産業,以擺脫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很多新興國家以廉價勞動力吸引外資,在出口主導下實現了迅速增長,但在發展至中等收入水平之後,各種成本也將隨之上升,增長勢頭將放緩。這一現象被稱為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達到中等收入的國家如果無法轉向附加值更高的産業,將難以維持經濟增長。

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後出現增長放緩

對於將何種水平視為中等收入國家尚存爭論,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之後,增長開始放緩,如果超過1萬美元,經濟增長將更加困難。馬來西亞的人均GDP在2011年達到1萬美元大關,但隨後止步不前,到2015年仍為1萬美元左右。此外,泰國在2010年達到5000美元,但到2015年仍為5000多美元,陷入停滯。

世界最大的新興國家就是中國。中國的人均GDP在2015年達到8000美元左右,但以往2位數的增長率已放緩至不到7%。進入1月後,新華網和人民網刊登了呼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章。內容主要為主張增加研發經費,加強創新。文章作者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首任行長金立群。這篇文章曾經刊登在2015年的《人民日報》上。

另一方面,FT中文網在2015年也發表了題為《「中等收入陷阱」並不存在》的文章。作者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朱天,提出只要觀察統計數據,會發現即使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增長率仍並未減速。文章認為在東亞國家和地區中,韓國、台灣、香港和新加坡並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仍保持增長。

的確,不僅以城市型經濟使GDP迅速膨脹的香港和新加坡,韓國和台灣儘管存在低收入的農村地區,但人均GDP也達到了2萬美元以上。

不過,文章中並未提及的是韓國和台灣的增長之路並不平坦。在1970~1980年代,韓國和台灣的獨裁政權均推行了自上而下的經濟開發。在犧牲自由穩定政治的基礎上,經濟得到了迅速增長。但是從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左右的90年代上半期開始,兩地的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

改革離不開「自由的風氣」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和台灣選擇了民主化的道路。從80年代後半期開始,兩地均因為民主遊行以及朝野兩黨的尖銳對立影響,社會陷入不穩定局面,經濟也受到消極影響。即便如此,進入90年代之後仍基本上實現了民主化,自由的風氣在社會上逐漸紮根。

不僅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國企和財閥,創造高附加值的新興企業也得以成長,這成為韓國和台灣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動力。韓國的文化內容産業和台灣的半導體設計産業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雖然難以通過經濟學的數值模式來表現,不過促進技術革新離不開「自由的風氣」。只有匯集富有創造性的人才、致力於創新的社會才能打造出高附加值産業。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除了經濟結構和企業改革,政治和社會的大變革也十分必要。

限制言論自由的泰國軍政府能夠振興文化內容産業嗎?一個政黨掌權數十年的馬來西亞能夠推進政治經濟的結構改革嗎?中國能促進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嗎?在判斷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是不是捕風捉影之前,希望能密切關注這些國家的動態和走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