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願限制北韓 與3大貿易夥伴意見鬧分歧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綜合外電
中國不願限制北韓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是和3大貿易夥伴的意見出現分歧,並把南韓、日本推向美國,這些國家出現更緊密的同盟關係。
北韓上周襲擊南韓,造成4人喪命,中國卻一直規避指責北韓這個60年的盟友。相反的,中國卻批評南韓與美國昨天開始進行的黃海聯合軍演。
這麼做,顯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是把政治選項擺在經濟利益前面。過去30年來,這些經濟果實讓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擴張90倍以上,躍居世界第2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日本、南韓的貿易共計將近是中國和北韓貿易的300倍。美國、日本與南韓都力勸中國限制北韓政權。
華盛頓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主任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認為:「中國領導人很小心,他們選擇謹慎對待北韓,即便中國跟南韓、日本、美國、澳洲的關係要付出沉重代價。」
中國的經濟與世界接軌,伴隨而來的是金融市場越來越多的風險,近日金融市場便因朝鮮半島氣氛緊繃而混亂。中國外匯儲備2.6兆美元,是日本的2倍以上。截至9月,中國持有8835億美元的美國公債。中國、香港兩地的股票總市值約占全球13%,是英國股票市場的2倍。
中國政府的主要目標,是維持區域穩定,阻止金正日政權垮台。一旦北韓政權瓦解,中韓邊界長達1415公里,恐怕會有大批難民湧向中國東北地區,並出現一個統一、民主、親美的韓國。
曾任小布希政府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Michael J. Green強調:「短期內,中國擔憂因北韓崩解所出現的難民與混亂局面,長期來講,中國在意的,是邊境上出現的擁有7500萬人口的強大現代化韓國所展現的磁吸效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