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市場仍將維持區間震蕩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美經濟數據利空不僅導致股市暴跌,而且拖累商品市場走勢,連豆期價再度下跌至3,800元/噸附近。除去經濟環境影響之外,大豆市場自身也面臨一定壓力,不過,國家農產品托市收購政策為大豆期貨市場提供支撐作用,區間震蕩仍是主基調。
一、播種延遲對于大豆生長影響不大
春季低溫導致大豆播種延遲,東北產區大豆播種普遍推遲10至15天。不過,由于播種之后天氣較為配合,加之前期雨雪天氣導致土壤墑情很好,隨著氣溫的快速回升,出苗快于往年。同時,持續的高溫導致大豆生長較快,6月底黑龍江地區大豆植株高度在15至30cm之間不等,出苗整齊,部分大豆已經開花。從土壤墑情來看,持續高溫天氣令土壤轉干,引發干旱憂慮。黑龍江地區缺乏灌溉設施,農業生產依然呈現“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農業生產對天氣依賴性強,一旦干旱持續,那么產量將受到較大影響。不過,近期黑龍江部分地區開始出現降雨,有利于緩解旱情。天氣影響貫穿播種及生長整個階段,需要持續關注。
二、去庫存化壓力籠罩市場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商品價格暴跌。為保護農民種植收益,穩定糧食生產,國家由調控主體轉變為需求主體。國家的收儲政策對于農民收益的保護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在后收儲時代,去庫存化壓力籠罩市場,并影響后續收儲政策的實施。黑龍江地區糧庫儲存大豆多為2008年大豆,2010年面臨輪出壓力。一般而言,非常溫庫存大豆最多保存三年,對于2008年生產的大豆而言,2010年如果不銷售出去,大豆質量將下降。另外,國儲庫同樣存在庫容壓力,如果2010年繼續收儲,大豆倉儲可能偏緊。當然,解決大豆倉容問題并非難事,擴建倉庫或者采取貿易商、油廠代儲方式均可以解決,因此相對而言質量下降是去庫存化的壓力所在。
雖然國內的大豆收儲政策令國內大豆走勢與國際市場走勢有所分化,然而在國內對進口大豆依存度超過70%的情況下,國際大豆市場對國內大豆市場的影響難以因國內政策而完全消除。因此,在分析國內大豆市場走勢時,國際大豆市場狀況同樣需要關注。2010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創紀錄高位,而且天氣狀況有利大豆生產,大豆產量預期較高。南美大豆收割結束,成為銷售主體,2009/10年度南美大豆的恢復性增產也在2010年體現出來。世界大豆市場總體供給寬松,限制大豆價格走勢。
從宏觀環境而言,經濟在動蕩中復蘇,而美元可能仍有上升空間,因此也難以為大豆市場提供利好。另外,美國生物能源1美元/磅的補貼尚未恢復,影響豆油的生物能源生產。與此同時,由于2010年種子、人工、土地費用、肥料等價格降低導致大豆種植成本明顯下降,按照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0年美國大豆種植成本僅有8美元/蒲式耳左右,而2009年為9美元/蒲式耳。大豆種植成本的降低意味著價格的支撐位下降,供給增加及成本下降的雙重壓力令美豆全年交易重心下移。
總體來看,美豆市場缺乏大幅上漲的利好條件。雖然中國托市收購,但由于國家并未真正的需求主體,只不過是充當了庫存轉移的主體,收儲的大豆終究要向市場釋放,因此市場的需求狀況并沒有實質性改善。中國進口需求上升提振美豆走勢,然而從市場表現來看,中國進口需求上升不足以在美豆產量繼續豐收的背景下推動美豆上漲至與國內大豆價格相當的水平,進口大豆低價繼續壓制國內豆類市場走勢。
三、結論
一方面,美豆價格低廉對國內市場利空,另一方面,國產大豆去庫存化壓力也限制價格走勢。國內大豆播種結束,生長階段面臨天氣的不確定性,2010年天氣的異常為農業生長增添憂慮,然而就大豆而言,即使后期天氣向不利方向發展,在內憂外患雙重壓力之下,炒作空間也較為有限。如果國內價格上漲,那么國儲可以順勢拋售庫存,打壓價格走勢。為消化庫存,補貼油廠加工是此前已經采取的措施,如果后期繼續采取這樣的措施也不足為奇,但這意味著國家轉變為供給主體,增加市場供給,對國內外市場而言,均不是利好消息。總體來看,連豆市場仍以區間震蕩走勢為主,3,800至4,000元/噸將是大豆價格主要運行區間。
(期貨日報 吳秋娟)
免責聲明:投資論壇是世華財訊提供各領域專家共享投資分析與知識交流的專業財經園地。所載資料純屬作者或作者所在機構言論及觀點,世華財訊不予以編審,同時對該資料及因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