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信貸支持,富源農發行服務"三農"促發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
富源縣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在穩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同時,加大糧油信貸力度,強化信貸支農,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金融保障。
素有雲南東大門、「滇黔鎖鑰」之稱的富源縣, 近年來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雲電外送和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省創新扶貧機制及縣域經濟發展試點縣的機遇,以金融為推手,加大「三農」信貸支持力度,打響大河烏豬和富源魔芋「一黑一白」兩個品牌建設,助推全縣優勢農業產業發展。
2006年以來,農發行富源縣支行立足縣情、行情,緊緊圍繞「提升素質、創新發展、精細管理、構建和諧」工作思路,強化信貸支農,著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認真履行政策性銀行職能,始終把「三農」信貸作為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做大做強糧油信貸業務,全面支持糧油收購。在傳統業務上,該行開創由財政彌補企業虧損,出現了推進糧企改革進程中的經典案例:富源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2004年改革後,4家國有控股糧油購銷企業,都不同程度存在改革不徹底、出資不到位、生產經營不正常、有效資產質量差、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富源支行多次與糧食局協商,提出了組建富源縣糧油貿易總公司的建議,通過多方努力,縣委、縣政府決定由財政出資200萬元彌補4家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的經營性虧損,撥付300萬元專款用於公司分流人員等改革改制問題,4家公司合併為一家公司,並對存量信貸資產全部辦理了有效資產抵押手續。這一做法,使得國有糧食企業法人結構進一步明晰,提高了企業競爭力,降低了農發行的監管難度,同時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後間接降低了政府的補貼成本,實現了企業、銀行、地方黨政三滿意。
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或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糧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不斷弱化,為避免出現局部「賣糧難」的情況,富源農發行扶持了4家民營糧食購銷企業,2006年至2009年7月累計發放了糧食流轉貸款8640萬元,通過扶持,富源縣的民營企業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佔有了富源縣50%以上大米調銷業務,形成國有、民營糧食購銷企業同台唱戲的局面,有效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穩定了地方糧食市場。
今年以來,農發行還著眼「鞏固和發展傳統業務、培育以大河烏豬和富源魔芋為重點的龍頭企業、著力發展非經營性貸款」,在鞏固傳統業務的基礎上,積極配合涉農項目建設,做好兩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農業小企業貸款續貸工作;給予富源縣富村至羅平江底二級公路非經營性中長期貸款、農貿市場建設項目等。經過努力,農發行富源支行實現了在地方黨委政府心中「有位」,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有為」,支持新農村建設「有心」,扶持企業發展「有力」的良好局面,打響了「建設新農村的銀行」的品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