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稱中國經濟新的問題還可能出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中國經濟的回升態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但外需依然低迷,深層次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新的問題還可能出現。
據新華社6月12日報導,5月份中國經濟執行主要數據6月12日已基本出齊。工業增速創近八個月來最高,投資消費雙加速,流動性保持充裕,但出口和物價繼續下降。
“中國經濟的回升態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但外需依然低迷,深層次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新的問題還可能出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
工業是中國經濟的主導產業,工業特別是沿海省份工業和重工業的起色成為5月份中國經濟執行的焦點。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速2009年前兩月落至3.8%的最低點,5月份8.9%的增速創2008年10月份以來最高。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指出,5月份重工業增速比上月加快1.7個百分點,對當月工業增速的貢獻率接近七成。主要經濟大省工業增速加快,其中廣東加快3.2個百分點,浙江加快2.8個百分點。
“投資拉動是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加速的主要因素。”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分析,擴大投資的政策效應愈發顯現。
1至5月份,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9%,增速比1至4月份加快2.4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95.9%,地方項目投資增速超過了中央項目。這背後是新增貸款和貨幣供給量猛增的支撐。
央行統計顯示,5月份全國新增人民幣貸款6,645億元,2009年以來累計新增貸款5.84兆元。5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同比增長30.6%,廣義貨幣供給量增長25.74%。
在投資高位猛增的同時,消費增長小幅加速。5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2%,在物價下降的情況下依然比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汽車、房地產市場延續了4月份以來的向上趨勢。
以投資、消費為代表的國內需求雙雙加速,成為目前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以出口為代表的外需卻依舊低迷。海關統計顯示,5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26.4%,環比下降3.4%。
“全球需求萎縮的趨勢並未改變,中國需要做好打一場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院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說,上半年出口20%以上的負增長基本已成定局。
除了出口,另一類下降的數據是物價。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下降1.4%,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7.2%。CPI、PPI雙雙明顯下滑,顯示目前經濟形勢依然比較困難。
雖然投資強勁可迅速拉動增長,但要關注可能帶來的產能進一步過剩、結構進一步扭曲等問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快速增長但其中包括政府和企業消費,目前就業形勢困難,擴大居民消費難度不小;出口依然嚴峻,在世界經濟復甦前依靠自身力量率先復甦難度非常大。
“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情況都顯示,雖然經濟執行出現了積極跡象,但基礎不夠穩固,不能認為經濟增長沒有問題了。”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強調。
此外,目前房地產市場在高價位基礎上的回升,以及汽車市場在國家優惠和補貼刺激下的繁榮能否持續,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發展方式、投資與消費關係等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又出現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可能互相推動升溫等新問題,同時世界經濟形勢非常嚴峻。目前要穩定政策,密切觀察,隨時準備應對新情況新問題。”張立群說。
(馬龍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