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流入壓力趨緩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重啟匯改以來,市場曾憂慮的資本“蜂擁而入”的情況并沒有出現。
自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在短暫走高后漸漸回落。而幾乎在同一時期,短期資本流入的壓力也逐步趨緩,甚至出現資本外流的跡象。業內人士分析,升值預期和資本流入之間存在著一定聯系。此外,資產價格、國內經濟情勢、外匯政策變動等因素,也導致資本流向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9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回落至6.8126,為重啟匯改以來的次低點。同時,截至昨日收盤,國內市場1年期美元兌人民幣遠期貼水530個基點,即市場預期1年后美元對人民幣大約為6.7600,人民幣僅升值0.78%,升值預期較匯改重啟初期大大減弱。
或許是受到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的影響,資本流入的壓力在逐步緩解。外匯局此前公布的二季度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顯示,4月份結售匯順差尚延續一季度的高位,而5月份則環比銳減56%,6月份進一步下滑。二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也顯示,二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僅115億美元,較一季度大幅減少。
此外,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新增外匯占款1710億元,雖較6月回升,但仍保持在低速增長的水平。而且,通過初步計算可以看出,短期國際資本延續了5、6月份的流出態勢。
此前,央行副行長胡曉煉表示,近年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受到外匯占款較快增長的嚴峻挑戰。從我國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當然,匯改并非是引導資本流向的唯一因素。目前我國資產價格處于跌勢,對資本的吸引力降低,短期流出具有趨勢性。同時,國際市場方面,外匯局曾經提醒,國際金融危機釀成的有毒金融資產尚未完全消除,歐洲一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還在治理中,不排除有些偶發性事件引起市場信心動蕩,引發跨境資本異動。
另一個值得指出的因素是,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也引導了資金的合理外流。近期,外匯局在4省市試點出口收入存放境外,這有助于豐富國際收支調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流入壓力。而為支持境內機構“走出去”,滿足境外投資企業對境內信用支持的政策需求,外匯局近期發布了《關于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問題的通知》。
近年來外匯局審批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投資額度也始終高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投資額度。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偏多,國際資本凈流入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適當擴大QDII額度,有利于引導資金有序流出,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連續三個月的外匯占款持續低速增長,也穩定了國內市場的流動性,降低了央行的對沖壓力。市場人士進一步預計,8月份外匯占款增量也會保持在合理的低位水平。光大銀行宏觀策略分析師盛宏清表示,短期內人民幣資金面平穩運行,預計央行將繼續利用3個月、1年和3年央票調控流動性,略微偏緊地控制貨幣總量,準備金工具則將暫停使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