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益海嘉里:191噸早稻引發的"陰謀論"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月的江西,涼意已慢慢襲來。

南方一季晚稻已經收割完畢。無論在贛江河畔,抑或是撫河岸邊,稻垛疊得高高的。五十歲的吳寶順站在田間,嘴中慢悠悠地吐出一口煙,今年糧價的高漲讓這個老農心情不錯,“和往年相比,稻子更值錢了,每百斤要高到四五塊。”

而撫州當地一名民營糧食加工企業負責人卻向時代周報記者抱怨,糧價上漲的同時,搶糧卻愈發激烈,“我們收糧的壓力很大。”

糧價的高漲不盡然全是搶糧引發的結局,而這一切的矛頭卻又似乎都指向了剛落戶撫州金溪縣一年的益海嘉里。


進軍江西

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龍魚、胡姬花等食用油品牌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在食用油市場,益海嘉里已經具備相當的定價權。據公開資料顯示,益海嘉里在國內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占據40%份額。它的規劃不僅于此。

2005年,益海嘉里首先在河南成立小麥加工廠,日加工小麥1000噸,從此一舉將業務范圍拓展至小麥加工領域。此后,益海嘉里又陸續與山東兗州等地政府商談有關面粉和食用油加工事宜,并開始在當地收購小麥。

益海嘉里憑借其技術、資金等各方面優勢,在小麥加工領域復制金龍魚的成功。2007年,益海嘉里小麥粉銷量未及15萬噸;2009年《中國糧油加工行業統計年報》顯示,益海嘉里小麥粉銷量已接近80萬噸,市場占有率排名第四。截至2010年10月,益海嘉里在國內已建起了小麥加工廠12家,日處理小麥超過4000噸,年處理能力達到了150萬噸。

這一次,它看準了南方稻米。

11月24日,記者來到撫州金溪縣工業園區,益海嘉里(撫州)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正位于這里。它的規模并不算大,廠區面積不到百畝,與其毗鄰的還有當地的千家米業等民營糧食加工廠。

位于金溪的這家益海嘉里去年6月正式成立,其前址為江西和氏米業有限公司的一家加工廠。

這家工廠的前負責人王健和告訴記者,2008年他資金周轉緊張,而江西洪客隆商場同為和氏和益海嘉里的經銷商。在洪客隆的牽線搭橋下,雙方達成協議。“益海嘉里以1340萬的代價收購了這家加工廠,而并非是收購了和氏米業。”

收購之后,益海嘉里對原廠進行技術改造,產能有了大幅提升,大米的日加工能力已達120噸。

這并非其在江西的首家公司。在此一年之前,益海嘉里(南昌)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就已成立。兩家公司的總經理由于風義一人擔任。據他介紹,江西是我國重要的稻谷產地,而金溪的稻谷質量相對優越,這是益海嘉里選擇在此建廠的原因之一。

江西早稻等水稻品種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位,撫州也素有“江西糧倉腹地”之稱。今年,撫州的糧食總產量達到25.32億公斤,連續四年產量突破25億公斤。 金溪的產量占1/10。“去年,金溪產量達到5.2億,今年略少,約有5億。”金溪縣副縣長徐俊告訴記者,“其中商品糧占到3.5億斤。”

對這3.5億斤的商品糧的收購大軍中,充斥著各路人馬:約50家的民營加工企業,還有當地糧管所和中儲糧金溪直屬庫……除此之外的新軍益海嘉里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收購早稻遭受指責

在撫州成立新公司四個月后,益海嘉里便開始掛牌收購晚稻,開秤價為115元/百斤,收秤價為128.5元/百斤。收購的品種主要是當地晚稻優質品種贛晚秈923和926,最終益海嘉里收購總量約為1.1萬噸。

據金溪縣糧食局局長羅中華介紹,“金溪5億斤的產量中,早、晚稻的比例各占一半。”益海嘉里一直以晚稻為主要收購糧種,1.1萬噸的收購量沒有引起外界關注。

今年,益海嘉里首次試水南方早秈稻市場,嘗試對早稻進行收購。8月1日,益海嘉里打出百斤98元的收購價。這個價格引起了諸多非議,它既高于今年國家制定每百斤93元的早稻最低收購價,也高于江西市場早稻每百斤95元平均收購價。

羅中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所謂93元的最低收購價只是托市政策,為保護農民利益設置。而今年一開始糧價就高于這個價格。”因此,他對價格高出最低收購價并不在意。近三年,江西糧價呈緩慢走高之勢,國家最低收購價一直沒有啟動。

益海嘉里的收購價格引起了當地不少民營收購企業的不滿。當時,撫州市包括中儲糧各直屬庫、地方國有糧食購銷公司在內的大多數收購企業還未正式開秤收購。“我們從農戶手中的直接開秤價收購價為97元每百斤,比他們要低一點。”一不愿具名的民營糧食加工廠老板有些小抱怨。

最后,益海嘉里晚稻收購量僅為191噸。然而就是這191噸的收購量引發了各方對益海嘉里的口誅筆伐。

中儲糧金溪直屬庫主任饒勝平曾公開指責益海嘉里缺乏民生觀念和政策觀念,認為其憑借雄厚的資金擾亂市場秩序。此番言論經媒體報道之后,“外資陰謀”論開始傳播,甚至驚動了中央多個部委。

“9月,商務部、農業部等中央部門來金溪調研,我一起陪同進行了走訪。” 金溪縣糧食局局長羅中華說,當時中央部委工作人員來到益海嘉里在金溪的小工廠后,詢問是否還有其他的工廠,“我說就這么大的工廠而已,規模不大啊,在金溪它都控制不了糧價,何況是在江西,在全國。”

對益海嘉里所引發的外資陰謀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翔認為,“不應將糧價上漲的原因全部歸咎于某個企業。”在他看來,物價總體呈上升趨勢,糧價上漲本身就預期較強。他介紹說,目前外資在糧食市場所占的比例還不到5%,能起到活躍和推動市場的作用,但同時一方面也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對其進行限制,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民營糧食企業,如此才能確保糧食安全。

11月23日至29日,記者曾多次致電饒勝平,此次他態度尷尬,婉拒采訪,“不好表態,畢竟同行是冤家,會引起誤會。”

南方一季晚稻的收購已經結束,去年同期收購總量達1.1萬噸的益海嘉里,此次未進行大量收購。“外引七號是湖南引進的外資品種,益海嘉里十分看好。在全縣的2400萬斤的產量中,它也僅僅收了不到1/4。”羅中華如是說。

對話益海嘉里(撫州)總經理于風義:我很苦惱

時代周報:怎樣的機緣使得益海嘉里最終定址撫州金溪?

于風義:2008年,江西和氏米業的一家工廠遭遇資金困難,向洪客隆集團求助。洪客隆同為和氏與益海嘉里的經銷商。洪客隆對糧食行業并不熟悉,有意和我們合作,所以才有了撫州的那家公司。益海嘉里和和氏沒有直接聯系。洪客隆在撫州的公司中也占有股份的,而法人代表也不是我,我只是任南昌和撫州兩家公司的總經理。

時代周報:今年,早稻每百斤98元的定價是如何得來的?

于風義:益海嘉里對收購價進行了全面的考量,并且在8月1日之前,已經有其他的糧食收購商提出了這一收購價。我們并非是第一家以98元收糧的企業。

時代周報:這個定價高么?

于風義:不高。第一,金溪的區位優勢較好,離福建更近,交通便利。所以原本它的價格比撫州其他地方要略高;第二,93元是國家保護價,糧價一直就比這個高。況且,益海嘉里主要收購的品種是優質水稻,比如贛晚秈923、926和外引七號,口感黏重,味道好一點。我們的收購標準也更嚴格。

時代周報:比如呢?

于風義:早稻掛牌收購的標準是水分15.5%,雜質3%;晚稻分別是17%和3%。盡管未達國家標準,但是現在農戶多半沒有翻曬的習慣,如果低于這個標準的話,根本收不到糧。其他糧企的水分都能到20%。

時代周報:在撫州的晚稻收購中,益海嘉里收購量達到多少?

于風義:晚稻目前收到的不到2000萬噸,今年搶糧情況比較嚴重,農民的惜售心理也很濃。

時代周報:是什么原因導致今年搶購糧食的情況?

于風義:主要是市場的心理作用。也可能處在民營轉型階段,像外引七號去年是沒有人收購的,今年卻有很多民營企業參與收購。

時代周報:中儲糧的饒勝平評價益海嘉里憑借自身資金實力,抬高糧價,而后擠垮其他企業。你是何態度?

于風義:胡說八道。去年,收購量只有1.1萬噸;今年早稻計劃1000噸收購量,最后只有191噸,晚稻2000噸不到。兩年收購量相加總共不到1.3萬噸,怎么可能將江西的2000家糧食加工企業擠垮?

時代周報:外資糧食企業會威脅中國的糧食安全么?

于風義:我認為的糧食安全,包括了價格、數量、質量。盡管我們是外資企業,但是加工的糧食并不出口,另外益海嘉里的質量是安全可靠的。

時代周報:面對媒體和外界的指責,你氣憤么?

于風義:我很苦惱,有些報道是失實和夸大的。

時代周報:現在位于撫州的益海嘉里,經營狀況如何?

于風義:去年虧損了100萬,并不是外界謠傳的400萬,今年1-8月份盈利了7000元。金溪的工廠進行技術改造,人員費用、管理費用等等這些都需要投入。所以,去年虧損是正常情況。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