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房貸隱患:深發展不良指標雙升,農行工行投放最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今年上半年部分銀行房貸的真實寫照。

4月份開始,政府房地產調控政策接踵而至,但多家銀行在房貸業務上依然還是開足了馬力,其增速遠超總體貸款增速。同時,盡管16家銀行全部實現不良貸款率下降,但也出現了像深發展這樣房貸不良余額、不良率雙升的個例。

16家上市銀行的中報顯示,房地產貸款(包括開發貸款和個人按揭)在總貸款中的占比超過20%,在房地產行業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銀行未來的壞賬風險不可小覷。

深發展房貸不良雙升


16家上市銀行中,深發展率先感受到房地產調控的寒意。其中報顯示,在房地產開發貸款中,今年上半年不良余額不降反增,不良率則從年初的1.48%上升到年中的1.82%。

關于房貸的細節數據,只有工行、建行、浦發、招行以及深發展5家銀行進行了披露,除了深發展,其它4家銀行在房貸上,不良率、不良余額還是呈現出一定的下降。

表面數據看,深發展的不良率大幅攀升,似乎其它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要比它強。但真實的情況沒有這么簡單。

上半年,16家銀行貸款總的平均增速為11.6%,但深發展則只有區區3.92%。顯然,信貸總額的緩慢增長,“放大”了深發展的不良率。

該行上半年開發貸款余額增加不到10億元,不要說與農行、工行千億量級的增加相比,就是在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民生、浦發在開發貸款上200億元的增量,深發展也是難以望其項背。

多數銀行貸款總額的急劇增加,已難以看清銀行資產質量的真實狀況。令人擔心的是,與貸款不良率整體下降的態勢不同的是多家銀行貸款余額上升。

中報顯示,上半年共有三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在增加,分別是交行、民生和興業銀行(601166)。其中不良貸款余額增加最多的為交行,而增長速率最快的是興業。

交行不良貸款余額從年初的250.09億增加到253.33億,增速1.30%,不良貸款余額增加最多。該行貸款總額增速12.57%,尚處于一個相對快速的增長通道,但其不良率降幅僅為0.14%,遠低于16家銀行不良率下降均值0.21%的水平。

農行工行房貸投放最猛

各家銀行津津樂道的不良率總體下降的背后,實則是各項貸款的猛放快投。

僅就房貸業務而言,凈增量最大的為農行,其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按揭上半年凈增加超過投放2500億元,增速高達27%。增速緊隨其后的工行,上半年房地產貸款余額也增加了2451億元,增速達到18.97%。

從增速上看,南京銀行(601009)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與年初相比增速最快,為37.46%。中信銀行(601998)增速處于第二位,為30.86%。

4月17日,被業內稱為“新國十條”的《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發布。新一輪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措施之一,就是體現在金融支持上的限制增多。

與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寒冷的冬天迥然不同的是,銀行房地產貸款、尤其是開發貸款的投放絲毫沒有減退。16家銀行年中報數據顯示,與年初相比,房地產開發貸款行業占比整體增加,超過其他行業。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平均達到17.76%。

多家銀行在半年報中也有提示稱“房地產市場風險較大”,但如此猛的貸款投放,以后會有多高的壞賬,各家銀行卻絲毫沒有提及。

命系房地產風險隱患大

隨著銀行在房貸上的躍馬揚鞭,銀行整體資產質量與房地產行業的關聯度越來越高。

16家銀行中,有14家開發貸款在公司貸款中的占比增加。其中農行和北京銀行(601169)房地產開發貸款占整個行業比例高達15%以上,民生這一數據達到12.77%。浦發、興業、工行、寧波銀行(002142)房地產行業依賴度較高,占比均超過10%。

從信貸資產行業分布來看,截止到今年年中,16家上市銀行房地產開發貸款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達到7.7%,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15.27%。二者相加,房地產貸款在銀行總貸款中的比例達到了23%。

銀行對房地產行業依賴程度越高,房地產市場變化對銀行的影響就越大。A股市場所有112家上市房企的半年報顯示,這些房企總共背負7836億元的巨額債務。這些負債絕大部分來自于銀行貸款。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巨額負債在高房價時期問題還不是很大,一旦房價下跌,銀行的風險就會凸現出來,“最終買單的終將是發放貸款的銀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