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依舊有顆“花樣年華”的心
鉅亨網新聞中心
楊元慶
2004年12月8日,楊元慶帶領聯想集團收購IBM-PC部門,加速了聯想國際化步伐,更是中國企業走向國外市場的一個典範。楊元慶1964年出生,安徽合肥人。1989年進入聯想集團工作,2001年,成為聯想集團總裁兼CEO。2011年11月2日,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因為聯想成功的收購案,也讓其在2008年被《財富》中文版評為“2007年度中國商人”。
如果說十年前還算“花樣年華”,但今天我應該已經是“早生華髮”了。
不過用“花樣年華”來形容我現在的心理年齡,倒也不為過。這10年來,天天和充滿激情的同事戰鬥在一起,一起應對嚴峻的挑戰,一起追求更高的目標,一起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讓我覺得自己一直活力十足,甚至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勁頭了!
我們做了一筆漂亮的買賣
收購IBM-PC是聯想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但收購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IBM找過聯想多次。第一次是2002年,當時我們沒有把發展的戰略想清楚,主要想在中國嘗試多元化發展,就沒有答應。到了2003年,IBM再來找我們的時候,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於是開始跟他們進行第一輪談判,對他們的業務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公司最終做出了併購決策。
在交易完成前,我們就細緻地預測和評估了可能面臨的幾大風險。今天,各種事實都證明,我們所做的是一個非常好的交易,我們用非常合理的價格,不僅買到了一個百億規模的全球性業務,而且還得到了頂尖筆記型電腦的開發、設計和生能力,更得到了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和運營管理能力。
走向國際的感覺很不一樣
過去聯想基本上是一家在中國的公司,這幾年實際上完全成為了一家國際性的公司。所以經常有人問我,最大的區別是在哪?之前和現在的感覺有何不同?
我的回答是,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只是作為一家本地的公司,只要對本地市場了解就行;若要運行一個全球化、國際化的公司,就一定要是一支懂得怎樣運營全球化公司的管理團隊才行。團隊組成的多元化、國際化和全球化,也決定了公司所需要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些都跟2005年以前的我們情況是有根本性的轉變的,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我們要面對的管理的跨度不一樣了。因為我們要管理多個市場,每個市場競爭狀況不一樣,對品的需求不一樣。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在過去七年時間裏面所學到的。現在我覺得已經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精彩背后有更大挑戰
今年是我覺得最帶勁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取得了聯想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這一年,我們一次次實現突破、刷新記錄。如果用一個最年輕人的,也是最符合我們今天主題的感嘆詞來形容這一年的感受的話,那應該就是——“哇塞!太精彩了!”
現在,我們已經連續12個季度成為增長最快的世界主要PC廠商。我很高興看到實現了聯想人奮鬥多年的夢想,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滿足和放鬆。
我們已經從暗處走向明處,將來的競爭會越來越複雜和艱險。一直以來,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因為沒什麼知名度,規模也小,我們都在暗處,競爭對手容易忽視我們。而現在,隨我們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一,無異於一下子暴露在了聚光燈下。無論是客戶,還是競爭對手,都會對我們另眼相看。
我知道這些都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挑戰,是我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這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和要求,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變壓力為動力,讓自己不斷完善,不斷進步。
新京報記者 林其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