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出版"一號文件"讓民營資本走上前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06 09:04
對于出版傳媒行業,今年或是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破冰的一年。
1月1日,新聞出版總署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這被稱為新聞出版業的2010年“一號文件”。《意見》首次讓民營資本同國有出版社之間的合作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業內人士指出,《意見》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政策松動的跡象,民營資本終于可以登臺亮相。
政策細則待完善
《意見》框定了民營資本的發展思路,提出引導和規范非公有資本有序進入新聞出版產業,解放和發展新興文化生產力。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政策許可的領域。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從事印刷、發行等新聞出版產業的有關經營活動。
此外,《意見》首次對于非公有資本如何參與新聞出版產業進行了詳細表述,即引導和規范個體、私營資本投資組建的非公有制文化企業以內容提供、項目合作、作為國有出版企業一個部門等方式,有序參與科技、財經、教輔、音樂藝術、少兒讀物等專業圖書出版活動。
對此,博集天卷圖書有限公司副總王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意見》中所說的印刷、發行等經營活動早已是民營資本可以介入的領域,而對非公有資本參與新聞出版產業詳細表述中,卻漏掉了文學和社科類別的圖書。
“意見只是對現有的民營同國有出版社合作的認定,卻沒有更為具體的細則。”北京華文天下圖書發行有限公司總編輯楊文軒對記者表示,項目、選題合作仍是目前民營公司與出版社合作的主流形式,而項目合作的具體操作模式又是什么呢?政府是否可以有一個圈定的范圍,例如是否可以用參股的形式來做,股權結構如何規定,民營同國有出版社通過資本與書號的合作模式等,這些目前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
民營書商發展迅猛
據了解,2003年開始實施的《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已允許注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經營場所1000平方米以上的民企申請出版物國內總發行權及批發權,但圖書出版權仍牢牢掌握在幾百家國有出版社手中。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營出版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國內出版社和國外出版社在設立上最大的不同是,國內出版社實行審批制,需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依據有關條件審核,同時結合出版業的宏觀調控,決定是否批準該出版單位成立。
“換句話說,民營資本背景的文化公司,只能與國有出版社合作,通過國有出版社申請書號仍是民營資本進入出版環節的唯一途徑。”該出版商表示。
在這樣的背景下,向國有出版社購買書號一直是民營出版業繞不開的“潛規則”。據了解,目前國內一個書號平均價格是1.5萬元,國有出版社的書號幾乎沒有成本,但是卻成為民營書商無法省掉的一筆費用。
據估計,全國的民營出版公司有一萬多家,在北京就有5000多家。雖然民營出版公司大多比國有出版社市場敏感度更高,但是真正有規模的不過二、三十家。
“很多工作室從選題策劃到市場銷售,實際已介入圖書出版的整個產業鏈條。”王勇指出,“尤其近幾年,許多暢銷書,甚至有學術價值的書都是民營書商做的。”
目前,國內的各大國有出版社正在轉企改制,也有許多民營書商希望可以借機“抄底”,通過參股一家出版社,真正地參與到出版業產業鏈中去。
此前,江蘇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共和聯動圖書有限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注資1億元組建的北京鳳凰聯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作為第一家國有出版企業與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成功合作的個案,江蘇人民出版社占有51%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但也有部分民營書商手握重金,在出版社改制潮流中卻遲遲未“出手”,其原因或許就在于無法掌握控股權。
對此,有業者慨嘆,文化體制改革如火如荼,但民營企業參與性還是很弱,這與民營圖書企業自身飛速發展的水平是不相匹配的。
據統計,我國圖書發行的年銷售收入已經超過700億元,其中民營書業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全國二、三十家經營規模上億元的民營書業企業,網點更是多達七、八萬家,是新華書店的5倍多。
民資期盼出版權試點
“希望出版權能盡早放開。可以率先在個別地區,比如在出版資源最豐富、出版活動最活躍的北京地區,試行民營機構合法參與出版活動的政策。”王勇表示。
據了解,早在2008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已就此問題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對部分有條件的民營書商給予出版權試點。
王勇表示,目前我國大約有10萬家民營書商,已占據了圖書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政策的限制,他們絕大部分集中在發行和零售環節,在上游的出版環節很少涉足。
據接近新聞出版總署的相關人士透露,此前,新聞出版總署也曾經考慮過這一問題,通過對出版業多種經營主體進行深入調研,探索研究解決途徑。調研結果為:建議適度放開出版權,將部分成績突出、信譽優良的民營出版單位試點納入國有出版單位。但是卻一直沒有下文。
“國家對書號進行總量宏觀調控,每年都有一定審批限額,所以書號已經成為一種極有價值的稀缺出版資源。”王勇認為,這樣的結果就導致一些出版社成為單純的“食利者”,出售書號賺錢。
楊文軒則認為,在出版機構分類管理的前提下,政府或可以允許民營資本與國有出版機構采取多種形式合作獲得相應的出版權,并將其納入出版業的統一管理范圍。
“出版權的開放可以借鑒中國電視電影‘制播分離’管理改革模式,將出版物編輯制作與審定出版分開進行。”楊文軒建議,在出版領域有計劃、分階段地對民營書商進行開放。
業內人士指出,出版業要發展,僅靠國有出版機構的力量還不夠,因此對民營書業的發展和民間資本參與出版活動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考慮將民營書業和文化公司、文化工作室等納入出版行業的統一規范管理,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出版產業中來,這也有利于整個出版業的做強做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