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龍頭推新品 2010年主打分紅型年金保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對于消費者來說,最為關注的就是未來的養老金儲備過程中,如何有效地抵御通脹。專家表示,在理財養老中,傳統儲蓄理財日益受到通貨膨脹的吞噬。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2月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連續6個月超過2.25%,可見,儲蓄養老在應對未來高昂生活費方面已力不從心。
據了解,為了有效抵御通脹,此次中國人壽推出的“福祿滿堂”特別設計了平準年金和增額年金,特別是每年5%的增額年金可以有效抵御通脹的壓力。選擇增額領取,福祿滿堂首年給付的養老年金按保險合同載明的領取金額確定,從下一個保單年度起以后每個保單年度的給付標準,在上一個保單年度給付標準的基礎上,按首年給付標準的5%增加,直至約定領取期限屆滿,越早投保收益越多且在部分年齡段保證達到翻倍還本。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區別于市場上其它保險產品,福祿滿堂的專業性體現在前期沒有返還年金的概念,對消費者而言是做到專款專用,對保險公司而言是保證資金運作的周期較長,而這種設計的最大優勢是著眼于消費者的利益,體現在年金領取標準高,從保單生效至保險期滿均享有高額分紅,不領取的養老金和紅利可以累積生息,保值增值。
此外,該產品對疾病、意外身故均設有保障。在年金領取前,因疾病身故返還所交保費與現金價值的較大者,因意外身故返還所交保費的兩倍與現金價值的較大者。在年金領取期間,身故按約定領取期限內尚未領取的各期養老年金之和一次性給付身故保險金。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年金產品,只在年金積累期向客戶分紅,而福祿滿堂打破了行業慣例,不僅在積累期向客戶分紅,就是在年金領取期,客戶也可以享受到分紅。做到了持續分紅,抵御通脹。此外,該產品還為養老金與紅利分別設立累積生息賬戶,每期的養老金與紅利可以進入各自賬戶中按年復利累積生息,客戶輕松獲得雙重投資收益,使產品兼具理財與養老功能。
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呼吁個人養老模型的建立,到望、聞、問、切退休生活,福祿滿堂產品集聚了靈活領取,標準較高;遞增領取、抵御通脹;全程分紅、分享盈余;累積生息、雙重收益;身故還本、意外多倍;保證領取、養老無憂等特點,希望真正能夠為消費者的退休生活量身定做‘金色晚年’”。
2010年,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再加之通脹預期不斷加劇,讓兼具理財與保障功能的分紅保險大放異彩。而這其中,分紅型的年金保險似乎更加受到市場的青睞,成為2010年的主打產品。
“傳統的儲蓄理財日益受到通脹的吞噬,而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養老方式也不能滿足未來的養老需求。年金保險往往具備了分紅與累積生息等抵御通脹功能,可以彌補傳統儲蓄和高風險理財的不足。因此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中國人壽產品開發部總經理助理陳勁松表示。
9月1日,國內壽險龍頭中國人壽高調宣布,在個險渠道推出一款專門為退休生活打造的全新養老年金保險產品——“國壽福祿滿堂養老年金保險(分紅型)”。該產品集養老金領取和分紅收益雙高特點,兼具疾病和意外保障于一體,是對現有養老產品的進一步升級。
據了解,該產品自8月1日在上海市場試銷以來,受到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銷售僅一個月保費收入超過5000萬元。該產品投放市場以來,還創刷新了中國人壽多項銷售紀錄。8月份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試銷“福祿滿堂”共錄得保費4710萬元,超過該公司今年1-7月養老保險收入的總和。與此同時,國壽上海分公司10年期期交產品月銷售額達3662萬元,也刷新了此前的紀錄。
事實上,不只是中國人壽,早在去年年底,不少保險公司就瞄準養老金市場,發力分紅型年金保險。2010年,分紅型年金險市場炙手可熱。
業內專家表示,保險公司集體發力年金保險,與2010年實施的新會計準則密切相關。在保監會大力倡導結構調整的政策影響下,不少保險公司開始放棄保費確認度不高的投連險及萬能險,轉而大力發展分紅保險。
“年金保險件均保費較高,有利于保險公司保費的積累。同時,年金保險通常設有多種交費方式,符合監管部門大力發展長期期交產品的長遠策略,也有利于保險公司續期保費的增加,此類產品對公司內含價值貢獻度較大,這也是保險公司競相推出年金保險的主要因素。”陳勁松解釋稱。
中國人壽產品開發部總經理周多光表示,“中國人壽2010年的市場策略是上半年做規模,下半年增效益,選擇在此時推出‘福祿滿堂’符合中國人壽今年的市場節奏和長期發展策略。”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保險公司經營策略的考慮,中國養老保險市場巨大的發展空間,也是保險公司大力營銷年金保險的重要因素。
“經過上海一地的試銷,我們發現目前購買的人群,主力年齡在30-50歲之間,職業跨度達20多種,件均保費達1.7萬元,且99%以上客戶選擇了10年期以上的交費方式。這說明越來越多客戶是實實在在地為老年生活做規劃,人們對未來退休晚年的生活越來越關注。”中國人壽個險銷售部助理總經理賈慧介紹。
賈慧介紹,近年來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延長,而養老成本卻在不斷攀升,消費者已經意識到目前的社保替代率較低,已經不能滿足未來20-30年后的養老需求;此外中國人口結構的改變也讓人們對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缺乏信心。同時,儲蓄養老這種方式也不能有效抵御通脹,如果想要享受有尊嚴的養老生活,確實需要商業養老作為補充。
陳勁松表示,完善的養老保障應該由30%的社會養老保險、30%的企業年金和40%的個人理財養老組成,也就是說,晚年的生活品質很大一部分是靠個人在職時的養老理財方式選擇。因此,在現有社會條件下,由社會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組成的養老模型亟待建立。
據介紹,為滿足市場需求,“福祿滿堂”經過長期的市場調研,對產品進行了精準定位,專款專用、安全保值、兼顧保障,而且領取標準和分紅收益較為突出。特別是,福祿滿堂投保范圍較廣,從出生30天到64周歲皆可投保。為體現該產品的靈活性,其交費方式可選擇一次性交付、5年、10年或20年,開始領取年齡可選擇50、55、60或65歲,領取方式可選擇年領、月領兩種,不論何時領取,保證最少領取20年或至85歲。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未來養老生活的需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