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保誠擬售友邦中國50%股權

鉅亨網新聞中心


5月17日,英國保誠集團(Prudential)召開分析師和投資者見面會,就收購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亞洲業務友邦保險(AIA)的價值進行了詳細解析,而針對收購后的資產處置問題,會上透露的信息顯示,保誠將出售友邦中國50%的股權。

這是保誠高層首次對收購友邦后如何整合中國國內資產進行表態,若保誠募股并收購AIA后上述分拆計劃成行,則意味著在中國多年一枝獨秀的外商獨資壽險公司不復存在。

誰來接盤友邦中國的50%股權,亦將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外資獨資壽險時代終結


5月17日在接受分析師和投資者提問時,保誠集團亞太區首席執行官Barry Stowe表示,保誠集團已經就收購完成后中國國內資產的處置問題與中國保監會進行會談,中國保監會的意見是,因保誠集團已經在中國國內擁有一張合資壽險公司牌照——信誠人壽,因此若要收購友邦在中國的資產,就要面臨兩個選擇:放棄在信誠人壽的股權,或出售友邦中國50%的股份,將其變為中外合資壽險公司,并將兩張牌照整合為一張。

這一表態來自于中國目前的監管規定。2004年6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外國保險公司與中國的公司、企業合資在中國設立壽險公司時,外資比例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0%,且外國保險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合資壽險公司股份,不得超過這一比例限制。

保誠集團首席執行官譚天忠(Tidjane Thiam)在是次會議上表示,保誠在完成收購后,將出售友邦中國50%的股份。這意味著,保誠將不會放棄現有信誠人壽的股權。

信誠人壽成立于2000年10月,由保誠集團與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合資組建,雙方各持50%股份。截至目前,信誠人壽已分別在廣東、北京、江蘇、上海等7個省、3個直轄市和1個自治區,共31個城市開展壽險業務,并擁有超過13000名內外勤員工。2001至2009年,信誠人壽保費收入年均增長率為55%,一直處于合資壽險公司前列,并在2009年實現了盈虧平衡。

這一邊,10年來的耕耘和成績使保誠不忍放棄信誠人壽;那一邊,友邦特有的獨資牌照也曾引起不少合資壽險公司艷羨的目光。

叱咤保險業多年的AIG前掌門格林伯格用了近30年的時間鋪墊在華開設獨資壽險公司的道路——從1975年第一次乘專機飛抵中國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商討索賠與再保險協議,到1980年雙方在百慕大注冊“中美國際保險公司”(中美控股公司前身),各占50%股權,再到在1989年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在與中國各方的預熱與溝通上,可謂用心良苦。

1992年,友邦保險終獲得在上海設立獨資分公司開展壽險業務的權利,從而成為首家在華開展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

“面對中國潛力巨大的壽險市場,當年沒有一家國際保險巨頭不想設立獨資公司,因為他們都不缺錢,而合資公司成立后很多中外股東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友邦獨有的獨資公司模式則不存在股東磨合所消耗的成本。”一位早年參與合資壽險公司籌建的人士稱。

但一業內人士評價認為,“除非友邦選擇最初的上市計劃,而不是出售資產,否則,任何一家外資公司購買了友邦都不可能再保留它的獨資身份,這是監管規定嚴格要求的。”

誰有可能接盤友邦另外的50%資產目前仍是未知。“在與信誠人壽整合后,中信集團如果不想稀釋自己的股份,就必須購買友邦另外50%的股權,畢竟友邦此前在中國發展得比信誠更好,而中信也不差錢。”上述人士分析稱。

Barry Stowe表示,“中國保監會并沒有就此事給我們規定最后期限,我們也不急于處置中國資產。”

在亞洲其他國家,保誠亦在計劃收購友邦后的分拆計劃。保誠將在完成友邦印度的業務收購后,出售給其合資伙伴塔塔集團(Tata);而在馬來西亞,保誠將引入一家少數股權投資者。

友邦、信誠整合之道

按照保誠披露的數據,友邦中國目前的商業價值為12億美元。

完成收購后,如何整合友邦和信誠的現有資源,發揮協同優勢,將成為影響整個中國壽險業格局的問題。

“為了發揮協同效應,友邦的產品組合將被重新整合為更均衡的保障和儲蓄產品,以將個人產能和與銀行關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Barry Stowe表示。

2009年,友邦的內涵價值為220億美元,按保誠的說法,在亞洲僅次于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列第三位,而保誠亞洲的內含價值為90億美元。保誠評價稱,友邦在亞洲的優勢是:廣泛的地域份額和規模,強大的品牌,多渠道和專用銷售渠道,龐大的有效保單,專注于傳統產品,及強勁的資產負債管理和資產管理。

兩者的整合首先將帶來最大的市場份額,并提升整體利潤。目前,友邦中國的新業務市場份額在外資壽險公司中居第一位,信誠為第四位。在中國,友邦2009年98%的保費來自保障型產品和分紅險,投資型產品保費只占了2%;而信誠人壽的這兩個數字分別為70%和30%。

“合并將可在供應受限市場擴大分銷渠道,加速實施我們目前的策略,2009年友邦在中國代理人的數字是信誠的1.9倍,兩者若合并,將超過3.9萬人。”保誠在一份分析材料中稱。

2009年,信誠人壽擁有13600名代理人,而友邦中國為25800人,信誠的代理人年度保費為8000萬美元,友邦則達1.42億美元。

2009年,友邦在中國的保費收入為1.88億美元,信誠為7100億美元,而友邦的期繳保費占比達91%,信誠僅為84%。

按照保誠的計算,整合后這一比例有望達到89%;在渠道保費收入中,友邦有76%的保費來自代理人渠道,銀行僅為12%;而信誠的代理人渠道保費收入占56%,銀行占42%,整合后兩個渠道的保費占比將分別為70%和20%。

但是,保誠也在前述分析師見面會的材料中指出,友邦的利潤率是保誠利潤率的一半以下,友邦有限的醫療保健和附加保單銷售較少,因此需在友邦增加單位聯系式的附件保單和醫療保健。

具體操作方式將包括:使用報價系統提議附加保單,制定獎勵以獎賞附加保單,訓練代理人銷售捆挷式產品,使用附加保單推動銷售收費較多的產品和交叉式銷售的機會。

保誠特別強調其對兩公司整合的指導原則,“追求的不是單單將兩個機構合并起來,而是創建一個取得勝利的機構,要保存目前的業務進程,但同時致力創造長遠的價值及協同效益,并與表現最優秀者小心確立整合過程。”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保誠強調在整合過程中要行事公平,具有透明度,并與代理、雇員、客戶、監管機構及投資者溝通無間。“結合的方式在區域性的總公司層次和各個國家將會不同,比如在中國需和當地的監管機構和合資合伙人合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