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衰退"?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全球經濟危機發生早期,有一股經濟復蘇的樂觀主義,而現在的經濟不景氣則給我們了一個冷靜的提示,全球經濟可能面臨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挑戰。在很多國家,對于緩慢增長和負增長的擔心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就業存在很多障礙,對經濟持續焦慮,或者更糟糕的是擔心陷入日本那樣的“失去的十年”——多方位的經濟衰退。再差的,是怕陷入一場經濟蕭條。政治家們和學者們一直努力在證明,持續的政府強力介入經濟是有正當性的。
但是,在短期內以成本高昂的政策令經濟重新回升,長遠來看,或許將會帶來更糟糕的前景。此次全球經濟衰退形勢是很嚴峻的,除了1980年代那次(當時美國的失業率是10.8%)以外它是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這次危機從2007年12月就開始了,到2009年夏天陷入衰退,美國的真實GDP下降了3.8%。
在這段時期內,G7國家都經歷了嚴峻的經濟衰退。主要的中等收入的貿易型經濟體比如巴西,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地區,也都經歷了相對短暫的衰退,但是經濟下降幅度也很明顯。這次經濟不景氣是如此的嚴峻,并且持續這么久,甚至都堪比“大衰退”。
如何準確定義一個“衰退”?不同國家的統計機構有不同的定義,統計數據也有所不同。在美國,衰退的相關數據通過一個非政黨的、非營利的私人研究機構去做的,因此在一些衡量尺度上做到了很好的去政治化。
經濟停止增長的那一點叫“峰值”,經濟停止收縮的那一點叫“谷底”。從這一點到那一點,經濟開始再次增長,達到之前那一“峰值”叫“復蘇”,此后,增長被稱作“擴張”(Expansion)。
對于經濟學家來說,當經濟開始增長時,衰退就結束了,即使它可能需要很久才能恢復到此前狀態。而普通民眾則認為經濟恢復到此前的“正常”狀態才算衰退結束,這意味著收入正在增長,就業不再難。
一個普通的單憑經驗的方法是,連續兩個季度真實GDP都在下降那么就開始衰退了。但是有時衰退并不符合這個標準,2001年、1974-75年美國的衰退都不符合這個原則。除了真實GDP,就業、收入和銷售都應被納入考慮,并且還應考慮衰退的深度、持續時間以及擴散程度。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