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2012年全球經濟前景惡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年1月18日,世界銀行將在北京發布《2012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本報記者提前采訪了報告撰寫人,世行預測局(Development Prospects Group)局長漢斯蒂莫(Hans Timmer).

蒂莫表示,2012年全球經濟前景全面惡化,歐債危機的影響將擴散到新興國家,部分新興國家的增長將放緩,日本地震海嘯對世界經濟的打擊高出預期。

根據這份即將公布的預測,高收入國家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他還預測歐美可能正在進入類似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長期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也面臨嚴峻考驗,不過蒂莫判斷中國經濟的風險在可控范圍內,他建議中國切勿不惜一切追求經濟增長。


《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是世界銀行的拳頭研究產品,它每年發布兩次,分別在1月和6月。報告對世界整體經濟增長以及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水平做出預測,同時披露世界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風險。

該報告是世界許多國家制定、檢驗和調整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并受到金融機構重視。它和IMF以及OECD組織的世界經濟預測報告一同為全球經濟活動參與者提供決策指南。

第二波金融危機可能襲來

《21世紀》:能否總結一下2012年世界經濟將是怎樣的一年?

蒂莫:全球經濟前景正在惡化。當我們撰寫最新經濟預測時,我們不像半年前那樣樂觀了。

主要原因是歐債危機惡化,而且其影響擴散到歐洲以外的國家,包括新興國家。這些情況會反映到最新的經濟增長數據中。

另外,一些主要的新興國家增長也將放緩,比如巴西、土耳其和印度。這與這些國家采取的緊縮財政政策有關系,盡管這些政策是必要的,但它們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很明顯。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日本地震海嘯對世界經濟的打擊超出人們此前預期,我們在考慮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時,也將這個因素納入考慮。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整體惡化,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將無一幸免地受到影響。

更為糟糕的是,新興國家的政策反應空間幾乎窮盡,尤其是財政手段。同時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上,存在大量即將到期的短期和長期國債,但市場對這些國家的償債信心正在下降。因此,你有理由期待第二波金融危機襲來。

2012年全球經濟前景惡化

中國切勿盲目追求增長

《21世紀》:你怎么看待經濟學界圍繞中國房地產泡沫與國家經濟命運的辯論?

蒂莫:首先,中國執政者重視中國房地產泡沫的風險,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好現象。政府對高房價的干預,我認為是積極的。相比之下,高收入國家的當政者往往直到泡沫破滅了才開始反思之前存在泡沫。

我認為這一輪發源于美國的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原因之一就是相關國家的貨幣政策機關拒絕承認虛高的房價是一個問題。直到現在,美聯儲也不愿意將資產價格列入政策考量范疇,堅持采用傳統貨幣政策目標:控制物價上漲和恢復就業。

聯儲的理由是缺乏判斷合理房價的依據,因此更傾向于借用傳統物價上漲來跟蹤房產價格漲跌。

我認為這種做法已經落后了。過去十年內,由于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發達,發達國家可以從發展中國家買到便宜的商品,從而使本國物價水平維持在低水平。這導致這些國家貨幣政策保持寬松,最終推高本國房地產價格。我們在美國看到了這種情況。正是這種情況引發了這輪嚴重的金融危機。

發達國家的救助手法亟待創新

《21世紀》:那你會不會在報告中強調美聯儲應該與時俱進?

蒂莫: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問題越來越暴露出其結構性根源,因此迫切需要結構性改革來增加經濟的競爭性,重新平衡國內經濟,對沖經濟發展時對內需和基礎設施的過度依賴。

因此,這些國家現在削減政府支出就不是簡單的數量問題,而是質量問題。政府要著眼宏觀經濟結構的長遠改革來制定當前的削減開支策略。

發達國家過去三年抗擊金融危機災害的結果已經證明傳統的危機應對手法并不奏效,這些國家亟待采取創新救助辦法。

發達國家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后采取了財政刺激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些措施在第一年效果明顯,但在隨后的兩年效果逐漸淡化。三年過去了,已經出臺的政策被證明失效。

這些國家固守的傳統危機治理法與時代對他們的要求,即國家的長遠社稷而言,幾乎可以說是脫節了。

可以預見到,我們現在在美國觀察到的經濟放緩現象很可能是美國“失去的十年”的開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