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數據提供的觀察視角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民規模超過5億引起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習慣于借中國最新變化找尋不穩定之源的某些西方媒體,表現也較為平靜,這同一年前某些人急欲將西亞北非動蕩禍水引向中國的狂熱形成鮮明對照。
同時而來的,還有另外一個數據:中國經濟去年增幅達9.2%。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大多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互聯網時代的中國保持著強勁的發展活力。
中國的事情,不能總是從會不會亂來認識,更需要從為什么“會穩”來觀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解釋清楚,為什么網絡蓬勃發展,中國并未發生所謂的“網絡引發的革命”。
互聯網的爆炸式發展,是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社會保持穩定基礎上出現的,也是在中國更加包容的社會環境中出現的。互聯網本身具有迅速傳播信息等特質,不大可能產生與這個社會勢不兩立的沖突。相反,它正助推中國沿著健康的軌道向前發展。
互聯網本身和“革命”并沒有必然的聯系,“革命”也不是有了傳播工具就會發生的,否則互聯網早就接二連三地在西方引發革命了。關鍵要看一個社會的成員是否對現實生活總體上滿意,一個社會是否擁有正常的民主環境。這個道理對西方適用,對中國也一樣,它不會因為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不同而發生改變。
事實上,互聯網在中國的迅速發展,有力增進了官民互動,改善了民主質量,豐富了民眾生活,推進了經濟進步。互聯網不僅適于在中國發展,且有利于社會整體進步。沒有日益增多的網民,連經濟增幅恐怕也要打些折扣。
網民數量的增加和分層化,是互聯網發展較快國家共同面臨的管理課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如何讓網絡為社會穩定服務。在這方面,各國都面臨著挑戰,沒有誰會說已經找到了一勞永逸的“解題公式”。互聯網既然是工具,它就可以更好地用來為社會穩定與發展服務。通過符合實際的管理方式使網絡環境更健康,互聯網完全有可能成為社會發展穩定的助推器。
中國人接納互聯網,學會運用互聯網,并且積極主動參與到全球互聯網規制建設,這一切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得益于中國走向世界的堅定意志。互聯網時代的中國社會正變得更加包容、更有活力,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