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元政府“紅包”救急 ST公司僥幸保殼挑戰退市制度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各級地方政府共為ST族上市公司提供了超過13億元的各類補貼,成為ST族上市公司摘帽和保殼的“法寶”。分析認為政府動用財政資金幫助上市公司脫離退市境地的方式,實際上影響了現行退市機制作用的發揮。
據中國證券報12月29日報道,原本作為政府給予企業獎勵或補償的政府補貼,卻越來越演變成上市公司粉飾業績的一個途徑,尤其成為ST族上市公司摘帽和保殼的“法寶”。接近年末,不少上市公司公告獲得政府“紅包”,其中就不乏ST和*ST公司的身影。政府補貼不僅可能讓陷入經營困境的公司變身市場“香餑餑”,也可能改變即將退市公司的命運,而退市機制也因此遭受挑戰。
13億元“紅包”名目繁多
根據中國證券報數據中心統計,今年以來,各級地方政府共為ST族上市公司提供了超過13億元的各類補貼,這些補貼從幾百萬元到數億元不等,有用于獎勵企業淘汰落后或節能減排的,有用于幫助企業減輕經營壓力的,也有對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環保類投入給予支持的。
12月28日就有三家ST族公司公告獲得政府補貼。ST宜紙(600793)收到宜賓市政府2,000萬元環保運行財政補貼;已處于暫停上市的*ST魯北(600727)收到無棣縣財政局4,000萬財政補貼;*ST東碳(600691)公告顯示,自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將累計支付1,310萬元作為企業困難補助補貼公司,上述款項目前掛公司往來賬。這三家公司前三季度分別虧損756萬元、5,647萬元和1,987萬元。
顯然,當地政府及時送上的“紅包”對于這些“命懸一線”的ST族公司無異于雪中送炭。而這些本來被市場視若雞肋的公司,也可能因為政府補貼而搖身一變成為市場的“香餑餑”。已處退市邊緣的*ST德棉(002072)12月以來三次公告獲得有關政府的補貼共計7,842萬元,而公司三次公布獲得補貼公告的當日,其股價都有不錯的表現。
已連續三年虧損而暫停上市的*ST白貓(600633)正在為保殼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公司12月15日公告獲得1,800萬元財政補貼,這無疑將為公司順利實現扭虧再添一分保障。
挑戰退市機制
政府“紅包”不僅能夠粉飾上市公司業績,還能使得一些即將退市公司改變命運,在退市的“緩刑”期,以通過更有效的手段實現“保殼”。而政府動用財政資金幫助上市公司脫離退市境地的方式,實際上影響了現行退市機制作用的發揮,讓一批爛公司得以保留在市場上,長此以往,難免有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
而對于地方政府而言,“保殼”實際上已經成了一項政治任務。以政府補貼來扮靚業績和實現保殼的目的使得一些公司和當地政府不謀而合。
*ST大水(000673)長期經營不善,公司自2008年8月1日起因環保治理停產,并多次尋求重組未果,已經走到退市的邊緣。而公司12月24日發布的公告稱,因收到大同市政府給予公司4,000萬元財政補貼款,公司今年可能實現利潤1000萬元左右。這意味著公司很可能成功“保殼”。
統計顯示,今年獲得補貼數最多的ST族公司是已經多年“啃老”的*ST南化(600301)。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虧損達到2.09億元,眼看已經扭虧無望,但12月2日公司公告收到3.3億元的財政補貼款,使得其“保殼”行動柳暗花明。
這些靠“紅包”獲得退市“緩刑”的公司并不能掩蓋其持續盈利能力缺乏的事實,如果業績改善嚴重依賴政府補貼,審計機構也可能對公司年度報告出具“非標”審計意見。S*ST圣方(000620)披露的2009年年報就是憑借著牡丹江市政府的450萬元財政補貼實現扭虧,共盈利48萬元。但也正是由于對政府的過度依賴,審計機構對其2009年年報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意見。不過這仍不足以影響公司成功“保殼”,并繼續進行資產重組。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滬深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規則》給上市公司退市留下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間,退市制度亟待完善。當上市公司只能通過政府“紅包”等非正常手段留在二級市場,而已經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無法回報投資者時,其已經只剩下炒作“殼資源”的投機價值,即使有資產重組使其起死回生,往往也會伴隨內幕交易。更有甚者,則干脆利用“保殼”故事不斷在二級市場進行炒作。
顯然,只有嚴格退市制度才能更好地促使上市公司加強內部治理,提升其業績,實施“貨真價實”的資產重組或者引入真正有實力的控制方,進而為恢復上市創造有利條件。
(毛崇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