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王新陸: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 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王新陸認為,緩解“看病難”的問題,既要合理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又要增加醫療衛生資源,支持社會資本興辦醫療機構,盡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據新華社3月9日報道,2010年3月9日9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16位委員代表作大會發言。全國政協委員王新陸代表農工黨中央發言的題目是《關于公立醫院改革有關問題的建議》。
王新陸表示,公立醫院是體現醫藥衛生事業公益性的重要載體,是解決老百姓“看病難”問題的關鍵環節,更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和難點。公立醫院改革涉及面廣、問題錯綜復雜,社會各界期望高。我們認為公立醫院改革要堅持公益性方向,以體現公平和提高效率為目標,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注重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不斷完善政策,明確各方職責,引導市場選擇,構建以公立醫院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為補充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積極穩妥地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一、統一管理和配置全社會醫療資源,建立分級醫療服務體系,有效緩解“看病難”的問題?
調研了解到,“看病難”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老百姓醫療服務需求快速上升;二是醫療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包括醫院地理分布和醫技人員配置不合理;三是醫療服務分級缺乏引導,就醫流向不合理。
一方面三甲醫院人滿為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每天門診量多達上萬人次,北京的大型醫院如協和、同仁等則更多,而就診患者中多半是在基層即可解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另一方面,基層醫院門可羅雀,資源閑置。
緩解“看病難”的問題,既要合理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又要增加醫療衛生資源,支持社會資本興辦醫療機構。
一要建立人事管理權和資產所有權相統一的公立醫院管理局,對政府辦的公立醫院進行有效的問責管理。由發改委根據區域衛生規劃的要求,對轄區內的各級各類非營利性醫院按照人口、地理環境、服務量和輻射范圍進行統一規劃配置,根據需求動態管理醫技人才和大型設備,逐步解決資源配置的結構性矛盾,提高效率,增強活力。公立醫院改革,必須要做好醫藥衛生投入的成本效益分析,對于新增醫療資源,要優先填平補齊。資源不足的地方,如中西部、中小城鎮和農村,要加強建設;資源過剩的地方,要排除阻力,遏制大醫院過度擴張的勢頭。一個時期內,新增財政投入和醫療資源,原則上應全部投向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
二要科學界定各級醫院的功能定位,加快建立分級醫療服務體系。城鄉基層醫療機構應成為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平臺,大醫院要注重提升醫療技術、培養醫療人才、加強學科建設、增強醫學創新能力、解決疑難重癥疾病診治。三要下大力氣建設分級醫療服務體系的信息化平臺,充分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和不斷提高分級醫療服務體系的運行效率。與此同時,醫保制度在報銷范圍、額度、比例等方面也要做出有利于分級診療和降低醫療費用的機制調整。?
二、鼓勵、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增加醫療衛生籌資渠道,盡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這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正確的發展思路。我們要在堅持以公立醫院為主導的前提下,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多渠道籌措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資金,盡快形成平等競爭的多元化辦醫新格局。
一是制定區域衛生規劃要給民營醫院預留一定的發展空間。在適度發展公立醫院規模的同時,鼓勵民營醫院補充醫療資源的不足,支持和引導民營醫療機構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經營非營利性醫院,培育上規模的優質民營醫院。
二是積極探索多種籌資渠道。如公立醫院改擴建可采用債權融資,購買大型設備可探索融資租賃,后勤服務可推行社會化改革等,為社會資本的進入提供平臺。
三是盡快制定、完善和落實民營資本和境外資本辦醫的規章制度和優惠政策,如取消營業稅、減免所得稅等,形成各級各類醫院公平有序競爭的局面。同時,要不斷完善民營醫院的管理政策,加強對不規范辦醫、行醫行為的引導和監管。
四是逐步實現醫療機構立法。通過改革試點,逐步形成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規范發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為醫療機構立法奠定基礎,使各類醫療機構都能在《醫療機構法》的規范下共同發展。
(王彥彥?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