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散戶時代的終結者
鉅亨網新聞中心
2月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創了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期權新紀元,首批期權——上證50ETF期權正式交易,這代表上海證券交易所50只最大權重的一攬子股票。
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特色是散戶為主,經常上演“屌絲逆襲”,螞蟻打敗大象的戲碼。但是,股票期權將成為散戶時代的終結者,A股將進入一個專業化機構主導的時代,投資變成一個知識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產業,中國大媽將逐漸退出投資舞臺。
與做市商做交易對手
場內期權實行的是做市交易,中信證券(行情,問診)等8家證券公司成為首批做市商。這就是說,投資者要和這些做市商做交易對手。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掌握的資訊更充分,做市商對股權的定價會更準確,散戶沒有資訊優勢,面對眼花繚亂的金融工具將無所適從,而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如魚得水,將逐步主導股市的話語權。
上證50ETF期權的推出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開戶者絡繹不絕。從期權模擬交易的情況來看,去年3月、4月、6月和9月四個月份的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無一不是溢價交易,便宜的反而是股票。投資者對於期權的盲目追捧,受益的顯然是做市商,期權可能是做市商消滅散戶的開始;尤其是隨著個股期權的推出,而做市商的定價能力不斷提升,作為交易對手的散戶基本上難有勝算。當然,也不排除一批優秀的個人投資者成為期權市場的弄潮兒。
管理層為控制期權的風險,對投資者設定了50萬元資產的準入門檻,期權推出的初期,交易各方都比較謹慎,交易所也會從控制風險的角度優先保證期權交易的平穩運行,期權的交易不會太活躍。但是,隨著交易各方逐漸熟悉期權交易的規則,積累經驗之后,交易量會迅速上升。
在散戶為主的中國股市,期權做市商必須掌握股市的定價權,否則,這些機構可能會陷入巨大的風險,一旦形成2014年下半年的單邊牛市,搞不好做市的機構就可能被中國大媽絞殺。隨著期權等金融創新工具的不斷推出,資本市場生態將發生一個重大的改變;散戶將逐步退出市場,散戶的資金將交給專業機構來打理,機構之間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一批專業機構投資者利用新的金融工具將迅速崛起,在全球資本市場形成影響力。
博弈股票市場定價權
2月5日,央行的降準並沒有如大多數投資者預期那樣讓股市重新起飛,反而是一個高開低走的行情,這顯示市場的定價權已經掌握在少數專業機構手中。這一個交易日,上證50認購期權暴跌,而認沽期權上漲,期權市場已經在引領股票市場的定價權,市場的預期在期權市場得到反應。
2月9日,不僅是期權開始交易,資本市場又迎來今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洪峰,凍結的資金至少上萬億,剛剛公布了外匯數據逆差,資本出現外流,春節前,市場流動性偏緊,央媽降準釋放六七千億的流動性,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剩余可以進入股市。
最近,全球央行除美國之外都陸續開始寬鬆。貨幣戰爭的霧霾籠罩全球,只有美元一枝獨秀。人民幣相對美元是貶值的,但相對於其他貨幣仍然是升值的,中國央行的寬鬆政策無論降息還是降準都有很大的空間。
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經濟下行和通縮的趨勢是全球性的,當前,央行寬鬆政策的刺激效果已經不如2009年,那時候,美聯儲實行的是擴張政策,在零利率基礎上又推行量化寬鬆,美元是貶值的,也就是說,美聯儲在為全球提供流動性。2015年,情況則剛好相反,美國在從全球收縮流動性,美聯儲結束了量化寬鬆政策,並且還要加息,美元升值和非美貨幣的暴跌就已經顯示出這種趨勢。
現在,改革金融結構最有效的辦法是推行10萬億中國版QE,支援股權融資和風險投資等直接融資模式,利用資本市場支撐科技創新和創業。央行需要盡快從房地產創造貨幣的模式轉向依靠股權和知識產權創造貨幣的模式,這可以有效對沖間接融資主導的房地產時代留下的債務風險。實際上,央行存款準備金池子里的貨幣規模就遠遠超過10萬億這個數。2月5日,璟泓科技、天弘激光和巨峰股份等新三板企業的投融資對接會現場出現爆棚,吸引了幾十家知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參與。負責新三板業務的太平洋(行情,問診)證券副總裁程曉明說,全國每天像這樣的會有十幾場,今年新三板掛牌企業將超過3000家,新三板像一塊吸鐵石,吸引資本市場的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支援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和創業。
現在全球都流行玩貨幣,我們需要放棄類似4萬億的低效財政刺激政策,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和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改革,轉向政府公開采購模式,推進國企混合制改革,通過資本市場加快國有股減持,充實社會保障,精簡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大規模減稅,刺激投資、消費和就業,通過改革轉型,形成新的推動力。2015年,改革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這是實現資本市場投資者和中國實體經濟共贏的期權。(華夏時報)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