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廣州萬隆:人民幣國際化考驗貨幣政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進入9月以來,人民幣升值趨勢明顯加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記錄已連續三個交易日被刷新。廣州萬隆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不斷考驗著貨幣當局的智慧,考驗著國家的貨幣政策。

廣州萬隆9月15日分析指出,進入9月以來,人民幣升值趨勢明顯加速。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1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上升131基點,達6.7378,銀行間即期市場收盤報6.7463,雙雙創出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記錄已連續三個交易日被刷新。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不斷考驗著貨幣當局的智慧。考驗著國家的貨幣政策。

一、三角悖論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金融理論體系中,存在一個不可能的“三角悖論”,即“蒙代爾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triangle):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這就是說,國家在宏觀調控中,只能夠實現其中的兩項,不可能將三項同時實現。如果國家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同時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那么就很難維持匯率的穩定。要達到匯率穩定和資本流動,就必須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但是,對于任何一個發行國際貨幣的主權國家來說,這三項恰恰都是不可缺少的調控手段。


在過去,對于貨幣的發行規模、現金投放、利率水平等等都有計劃經濟時代的色彩,那那時候的各種調控效果顯著且立竿見影。如今,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與眾多國際貨幣較高下,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

二、貨幣政策困境

通過上面“不可能三角”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在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的前提下,對于資本自由流動和匯率穩定只能二選一,否則貨幣政策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人民幣走出國門,實現國際化,首先就需要有一定的貨幣發行量,以滿足國內外的需求,然而,貨幣在大于本國經濟發展規模的超額發行的情況想,勢必會會引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此時貨幣政策就會顯得乏力;反之,如果只按照國內需求發行,則無法滿足國外對人民幣的儲備、交易需求,難免陷入“貨幣不足”的困境。

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還包括開放資本市場已經貨幣的自由兌換,但是這對于金融體系尚待完善的我國來說,可能會導致國際投機資金的沖擊,無形中加大中國貨幣政策調控難度。最簡單的就是人民幣匯率升降、境內外人民幣市場利率存在差異的時候,都可能招致巨額的“熱錢”涌入或者流出。

三、投資者預期行為分析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目前的大趨勢,雖有困難,但是相信管理層有足夠的智慧應對各種難題。

目前,人民幣升值趨勢明顯加速,已經連續3天創下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但來自美方的升值壓力還是愈來愈大。

我們認為,美方施壓出于選票的政治目的向中國施壓,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中國的貨幣政策,但是影響效果有限。從中長期看,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仍將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主要動力。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寬幅震蕩將成為常態,投資者基于市場預期的相關博弈會顯得比較激烈。

(毛崇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