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宏觀經濟一周要聞回顧(3月6日至3月12日)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本周公布了主要經濟數據,“三駕馬車”均出現價高增長,剔除春節影響因素外,內生性的增長基礎逐步顯現,這引發了經濟增長將存在過熱嫌疑之爭議,不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對此表示,目前經濟尚無過熱跡象。中國2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7%,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本周表示,工業增加值未來數月不會保持1-2月這麼高的增速。
經濟熱點述評一:工業增加值等數據引發經濟過熱擔憂?官方否認
中國前兩個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7%,為2006年以來的最高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6%,加之中國2月份CPI數據超預期,這些數據引發經濟過熱擔憂,不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對此表示,目前經濟尚無過熱跡象。相關數據也引發了緊縮擔憂,市場預期中國可能運用綜合收緊措施來防止經濟過熱。
國家統計局3月11日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0年前兩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7%,為2006年以來的最高點。1-2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3,014億元,同比增長26.6%,比2009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但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目前經濟尚無過熱跡象。
工業生產高漲?固定資產投資仍居高位
國家統計局公布,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7%,比上年同期加快16.9個百分點,比2009年12月份加快2.2個百分點。明顯加快的工業增速引起了對經濟過熱的擔憂。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中國經濟可能將要步入發展偏熱的區間。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也認為,1-2月數據表明,工業走勢正趨于好轉,整個工業產能過剩仍令人憂慮。據統計,1-2月份,503種產品中有462種產品同比增長。其中,原煤4.7億噸,同比增長30.5%;天然原油3,198萬噸,增長5.8%;發電量6,090億千瓦時,增長22.1%;粗鋼10,289萬噸,增長25.4%;水泥2億噸,增長26.5%;汽車285萬輛,增長89.7%,其中轎車148萬輛,增長87.7%。
不過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認為這一增速仍比較正常,沒有過熱跡象。他說,工業增速確實在加快,而且這個速度也確實是近年來比較高的月度數據,“但必須看到這個高速度是和2009年同期的低速度相比。2009年的1-2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是3.8%,是全年最低點。”他表示,如果扣除這種翹尾的結構性因素的影響,這個速度仍然還是比較正常的,沒有過熱的跡象。
與此同時,盛來運指出,是從分項統計數據來看,還需要特別注意工業結構調整及產能過剩的問題。據統計局公布數據,,1-2月份,中國重工業增長23.7%,輕工業增長14.5%,重工業的增速比輕工業的增速高9.2個百分點;此外,高載能的行業增速為21.6%,亦高于平均增速。
1-2月城鎮固投增速有所回落,累計達13,014億元,同比增長26.6%,比2009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李迅雷指出,由于結構調整,以及國家對信貸投放的控制,投資增速有所回落。而投資增長較高的行業仍是房地產。李迅雷預計,3月份投資增速或繼續回落,到三季度可能開始出現回升。全年投資增速水平也較2009年放慢,在25%左右。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在高位,銀行信貸增長也很多。“應該說擴大內需我們能做的都做了,但外圍因素卻是無法預料的,至于何時企穩,還要看國際環境變化。”
隨著經濟的企穩回升,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2010年是否會出現經濟過熱的勢頭成為關注的焦點。全國政協委員、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也表示了對2010年經濟可能出現過熱態勢的擔心。秦曉認為,此前存款準備金率兩次上調對銀行有一些效果,但效果有限,短期內中國經濟過熱的風險較大。
CPI超預期引發緊縮擔憂
除了工業增加值創四年新高外,中國2月份CPI也超出市場預期,高盛的研究報告就此表示,中國決策者將在未來數月中運用綜合收緊措施來防止經濟過熱,且這些措施很可能將針對固定資產投資相關領。報告預計,政府的宏觀收緊措施將包括控制信貸、進一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升息、通過行政管理控制投資審批和籌資活動,以及出臺其他針對產能過剩等問題的“產業政策”,用以抑制行業投資活動。
高盛駐香港經濟學家宋宇和喬虹也表示,CPI數據與強于預期的出口數據都顯示,受2010年年初新一輪貸款擴張以及外部經濟環境好轉帶動,整體經濟活動成長在加速。他們指出,為防止經濟過熱,需更堅決地推出收緊政策,而不僅是已經執行的溫和窗口指導以及適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郭慶平稱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也表示,第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可能繼續上升,全社會通脹預期逐步強化,加之國際能源產品價格變動的不確定性,價格穩定的潛在風險有所加大。
經濟熱點述評二:2月新增貸款環比降五成?貨幣退出或提速
中國2月人民幣新增貸款環比下降達五成,但當前市場資金面仍太過充裕,預計央行將依靠對存款準備金的調整,來實現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貨幣退出有可能比市場原先預計的更快。
中國人民銀行3月11日發布2月貨幣信貸數據,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2.07萬億元,同比增長27.23%,增幅比上月末低2.08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7,001億元,同比少增3,714億元,環比下降達五成。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稱,新增貸款明顯回落有年初效應消失、春節假期因素的影響,但監管部門加強窗口指導、銀行主動調整投放節奏也是重要原因。
中長期貸款占比續升
對公中長期貸款依然是“主力”,當月增加5,088億元,較上月少增2,433億元,占總新增貸款的比重為73%。分析人士指出,2月中長期貸款占比繼續上升,顯示在目前較為嚴厲的信貸調控政策下,調整貸款結構、力保收益更高的中長期貸款成為銀行的選擇。路透網援引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分析師石磊稱,中長期貸款占比高,主要是項目貸款提前提款造成的,按照管理層確定的全年放貸節奏看,3月銀行繼續放貸的空間很小,而照現在的速度估算,這個月銀行新增貸款至少將達5,000億元,調控壓力不會減小。
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鄭振源認為,2月的貸款結構值得關注,中長期貸款占比更高,主要原因是在貸款控制的情況下,首先要滿足已開工的中長期投資項目的資金需求,而且中長期貸款利率高,對銀行來說收益也更高。華寶信托宏觀經濟研究員聶文指出,自從央行和銀監會2010年來嚴格控制信貸后,無論是企業還是銀行,都愿意申請或投放中長期貸款;而2009年上半年,信貸是敞開供應的,企業愿意先借短的,觀察經濟形勢再說。此外,歷來每年3月國內都會有大量項目開工,企業也需要提前準備資金。
貨幣退出或提速
上海證券認為,2009年的信貸投放,在保證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加劇了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推動了資產價格泡沫的上升,并強化了市場的通貨膨脹預期。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防止化解結構性通貨膨脹作為,顯然已成為2010年中國宏觀調控的最重要任務。兩會期間,多位政府部門官員表示,流動性過剩、資產價格飆升、居民消費品價格上行和輸入性通脹對中國的影響已經不再是通脹預期,而是現實的結構性通脹;要防止中國經濟因過熱造成二次探底。可見,2009年超額投放的貨幣,已不光造成了價格的潛在不穩定,還因推升的資產泡沫增加了經濟過熱的危險。在這種狀況下,上海證券認為,貨幣退出有可能比市場原先預計的更快,預測上半年貨幣增速就會由目前的26%,快速回落到20%左右。
上海證券還表示,再融資情況約束銀行后續放貸活動。銀行系統雖然仍然有放貸沖動,但受到監管部門和央行流動性控制影響,商業銀行系統的放貸能力已受到很大限制。單從銀行準備金的充足情況看,2009年末,金融機構的超額準備金率整體為3.13%,但四大國有銀行只有1.72%,股份制銀行為3.13%,農村信用社為8.78%。中國信貸市場是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其中少數幾家大型金融機構占了2/3以上的市場份額。2010年1月份和2月份的2次上調準備金率,金融機構的超額準備金率明顯下降,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靜態超額準備已低于1%,極大地限制了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和放貸沖動。伴隨經濟好轉而來的央行獨立性的回歸,貨幣增速的剛性約束將增強。銀行準備金的不足,也造成了銀行融資的沖動。預計,銀行系統要完成2010年7.5萬億的信貸目標,那就必須再融資2,000億元。
存款準備金利率上調壓力仍存
央行數據并顯示,2010年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63.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2%,增幅比上月末低0.5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22.43萬億元,同比增長34.99%,增幅比上月末低3.97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4.2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8%。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貨幣供應量增速雖已觸頂下滑,但當前市場資金面仍太過充裕,要有效控制新增貸款規模,繼續回收過剩的流動性仍是必要之舉,未來政策調控壓力難消。
國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李懷定談到,央行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回收流動性,公開市場回籠力度會加大,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會提高央票利率;準備金率也可以動了,但是短期內應該不會加息,因為利率政策對回收資金的影響不大,也不夠直接。信達證券宏觀分析師徐佳蓉表示,中國貨幣政策可能會依靠存款準備金的調整,物價上漲造成加息的動力不太足,物價上漲預期會成為貨幣政策影響的一個因素,但不會是決定性因素。近期將主要依靠對存款準備金的調整,來實現貨幣供應量的控制。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稱,央行于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宣布從2月2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舉主要是考慮到節后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較大(節后到3月末公開市場到期資金超過8,000億元),僅憑公開市場操作無法實現凈回籠,同時也是防止銀行信貸過度增長。未來視流動性狀況和外匯占款情況年內準備金率可能繼續上調0.5-1個百分點。利率方面,2月份CPI同比上漲2.7%,漲幅較上月有所擴大,同時進出口、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均超出市場預期,未來經濟加速增長、物價可能出現一輪較快上漲,進入2季度后利率有上調27-54個基點的可能。
另據整理,本周宏觀經濟要聞如下:
1、中國2月份出口增長45.7%進口增長44.7%
海關總署3月10日發布2010年前兩個月中國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1至2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864億美元,比2009年同期(下同)增長44.8%。其中出口2,040.8億美元,增長31.4%;進口1,823.2億美元,增長63.6%;貿易順差為217.6億美元,下降50.4%。
海關統計顯示,2月當月中國進出口總值為1,814.3億美元,增長45.2%。其中出口945.2億美元,增長45.7%;進口869.1億美元,增長44.7%。2010年2月份和2008年同期都包含春節因素,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與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2月份相比,2010年2月份進出口總值增長9%;其中出口增長8.2%,進口增長9.8%。
經季節調整后,2010年2月份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66.2%;其中出口增長59.1%,進口增長74.7%。進出口總值環比增長1.7%;其中出口下降2.2%,進口增長6.3%。
2、中國2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7,001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3月11日公布了2月份金融數據,具體如下:
貨幣供應量增長25.52%。2010年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63.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2%,增幅比上月末低0.5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22.43萬億元,同比增長34.99%,增幅比上月末低3.97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4.2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8%。當月累計凈投放現金2,107億元,同比多投放8,048億元。
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長27.23%。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2.07萬億元,同比增長27.23%,增幅比上月末低2.08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7,001億元,同比少增3,714億元。
人民幣各項存款增長24.97%。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6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4.97%,增幅比上月末低2.29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9,589億元,同比少增6,918億元。
3、中國2份CPI同比上漲2.7%環比上漲1.2%
國家統計局公布1-2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具體如下:
工業生產加快增長。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7%,比上年同期加快16.9個百分點,比2009年12月份加快2.2個百分點。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1-2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3,014億元,同比增長26.6%,比2009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5,715億元,增長27.4%;房地產開發投資3,144億元,增長31.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較快增長。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25,052億元,同比增長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7個百分點,比2009年加快2.4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擴大。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上年同月為下降1.6%),漲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上年同期為下降0.3%)。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1.2%。
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漲幅有所擴大。2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4%(上年同月為下降4.5%),漲幅比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1-2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9%(上年同期為下降3.9%)。
4、中國第一季度CPI可能繼續上升
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郭慶平稱,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可能繼續上升,全社會通脹預期逐步強化,加之國際能源產品價格變動的不確定性,價格穩定的潛在風險有所加大。
5、陳德銘:密切關注進口大宗商品價格
據中國證券報3月12日報道,商務部部長陳德銘11日表示,政府制定的外貿增長目標比較謹慎,希望2010年出口增長至少達到8%至10%,但完全恢復到前年的水平還有困難。他還表示,CPI是2010年比較大的問題,進口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會傳導通脹壓力,將密切關注進口價格。
6、工業增加值未來數月不會保持1-2月高增速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3月12日稱,工業增加值未來數月不會保持1-2月這麼高的增速。他在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上并表示,投資對中國經濟拉動的作用“已經到頭了,中央不可能再拿這麼多錢”。國家統計局3月11日公布,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7%,高于路透調查中值19.5%。
(馬龍?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