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增長低通脹榮景背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下半年經濟增速會出現放緩,但中國經濟不會出現“二次探底”。在宏觀調控政策取向上,預計將根據經濟狀況,出臺調控措施,邊調整邊觀察,在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之間進行平衡協調。
“高增長低通脹”——中國成為金融危機后復蘇最快的國家后,又再次漸入佳境。7月15日中國最新出爐的經濟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1.1%,CPI同比增長2.6%,遠離3%的通脹警戒線,這似乎有理由讓中國對宏觀調控的成果感到欣慰。
然而,在上半年這種大的榮景背后,一些經濟指標已經從二季度開始走弱。二季度GDP增速10.3%,大幅低于一季度11.9%的增速,同時二季度內需大幅下滑——工業、物價、進口、汽車銷售環比均處于冰點位置,市場預期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程度可能較預期更嚴重。那么,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增速放緩?又如何解決經濟再平衡的難題?
工業降溫拉低經濟增速
“確實從二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尤其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回落速度更大。”中國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發布會上坦言,中國經濟增速回落,但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經濟由偏快向過熱轉化,有利于加大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力度。
中國6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較前幾個月維持在16%以上的增幅驟降。興業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董先安稱,中國經濟數據環比已經到了冰點,二季度內需大幅下滑,工業、物價、進口、汽車銷售環比均處于冰點。
民生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郝大明認為,二季度GDP主要受工業增加值增速大幅下滑的影響。而工業增加值下降主要受需求下滑、調結構、節能減排和去庫存等影響。不過,目前需求總體平穩,但汽車、商品房、家電等大宗消費則呈快速下滑。
展望下半年,加拿大皇家銀行駐香港分析師杰克遜(Brian Jackson)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慢,具體放慢程度可能由外部因素決定。郝大明指出,目前經濟增長率仍然較高,房地產調控新政效果還有待觀察,以保障性住房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和西部大開發投資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投資成型,不過這只能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并預計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GDP增長9.1%;四季度為8.5%,下半年平均為8.8%,全年為9.7%。
年度通脹壓力弱化
令市場始料不及的是,6月物價指數雙雙走低。中國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2.9%,重回3%下方;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增速也降至6.4%,結束過去10個月遞增勢頭,顯示年內通脹壓力或已弱化。
“CPI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有比較溫和的回落,但是出現非常快速的下降,甚至轉入通縮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安信證券分析師高偉棟稱。即使考慮到6月份的翹尾因素,當月2.9%的同比升幅顯然還是低于預期,顯示食品價格等下跌對當月CPI的漲幅有不小的拖累。
PPI見頂回落亦非偶然,國際大宗商品和中國國內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下降,宏觀調控力度加大,房地產投資等出現走弱趨勢。各政府部門此前公布的數據已顯示,5月份中旬至今,主要工業品價格出現顯著回調。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放緩趨勢明顯,股市、樓市均面臨成交慘淡的局面,而過冷經濟難以點燃通脹熱情。對于CPI和PPI的增幅下降,市場觀點認為,對中國經濟轉型非常有利。中金公司最新報告稱,CPI與PPI剪刀差的縮窄有利于下游行業利潤,尤其是受益于底層勞動者工資增長的中低端消費行業。
不過,未來物價走勢仍不確定。中國201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出現七年來首次減產,比上年減少39萬噸或0.3%,糧食價格抬頭跡象最近已經顯現。而資源稅改革、煤電聯動等后續政策預期或都成為未來助推CPI再次走高的潛在因素。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下滑、內需不足等因素對價格產生的負面影響目前亦難估量。
政策調控不宜再緊
下半年經濟增速會出現放緩,但中國經濟不會出現“二次探底”。在宏觀調控政策取向上,預計將根據經濟狀況,出臺調控措施,邊調整邊觀察,在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之間進行平衡協調。
在貨幣政策上,考慮到5月和6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明顯下降,給中國銀行間市場造成一定沖擊,實體經濟貸款需求也受前期調控政策影響而出現下降,下半年貨幣政策整體將延續上半年思路,以微調為主。但如果市場流動性出現緊張局面,貨幣政策有可能從上半年的單向收緊銀行放貸轉向適度放松,下半年貨幣政策存在雙向變動的可能。
利率方面,央行下半年上調利率的時間窗口可能推后;匯率方面,預期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將不會超過3%;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繼續上調可能性不大。相應地,下半年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也將較為平衡。
在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上,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隨著中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逐漸鞏固,財政和產業政策重點逐漸從保增長轉向調結構。今年以來,財政政策引導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不斷加大。
(喬木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