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歐盟領導人會議,歐元嚴守200日線大關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12月13日當週美元連續兩日明顯走升,除了因歐巴馬宣布將今年底到期的減稅政策延長兩年、配合一系列失業給付補助等措施,等同於間接施行近兆美元的經濟刺激政策,推動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飆破3.5%之外,12月14日FOMC會議上,Fed的說詞毫無新意,全無提及市場擔憂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市場關注焦點重回歐洲,歐元遂在15日西班牙本外幣政府債券被穆迪(Moody"s)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後重挫,推動美元單日勁揚1.09%。
歐巴馬宣佈減稅方案全面延長兩年,以換取共和黨對失業救濟補助延長案的支持,加上同步推出對企業的研發費用擴大減稅額度等計畫案,等同於推出了總計8,58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提振了各界對美國明年經濟成長的預期,瑞銀、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等券商同步將美國明年GDP增幅上調0.5%-1.0%不等。這項議案已經在12月16日獲得參議院高票通過,接下來眾議院很快就會進行表決。然而三大信評機構均表示,若政治性因素導致減稅方案一再延長,則美國財政問題將永難好轉,其負面影響將遠大於對經濟的正面提振,也加重了美國主權評級展望被下調至負面的風險,對美元實際效應可謂短多長空。
在全球各國積極緊縮財政的聲浪下,美國繼續擴大赤字的作法確實引人詬病,但是究其政策出發點,還是與11月3日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如出一轍,即因應政府對於美國經濟復甦的悲觀預期、以及對於通貨緊縮的預防。今年下半年至今,雖然GDP增幅已經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但是美國金融危機後的短期財政效果已經出現空窗期,大型企業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因此較快出現好轉,但是與美國本土內需表現唇亡齒寒的中小企業,景氣卻依舊困頓。因此,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也間接導致了民主黨在中期選舉的慘敗。
美國政府因此在11月推出QE2,計畫在2011年中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就是希冀藉由國債殖利率下降壓低無風險利率,帶動資產價格回升,提高美國家庭資產水準,進而提振消費。Fed主席Bernanke已經表態不會排除進一步擴大資產購買規模,但是考量到QE2廣受非議,加上歐巴馬又宣布了延長減稅等一系列經濟刺激計畫,因此如非必要,Fed不會輕易推出QE3,就業情勢的觀察期可能會延續到未來半年;倘若經濟數據意外轉佳,6,000億美元國債購買份額甚至也可能毋須買滿,屆時美元或可出現重估行情。
雖然美國通過延長減稅計畫後,目前的主權信用評等開始遭到信評機構質疑,但是歐洲的債務情況相較之下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十天之內,除了惠譽(Fitch)將愛爾蘭債信評等從A+一口氣下調三級到BBB+外,標普(Standard & Poor"s)將比利時投資級主權信用評級的前景由穩定下調到負面,未來六個月內評級下調的可能性大幅增加;12月15日,穆迪(Moody"s)也將西班牙本外幣政府債券的Aa1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這次降評甚至引發了當日亞洲股市以香港恆生指數為首的大幅度下跌,顯示歐洲債信變化還是牽動著市場的敏感神經。
OECD估計2011年歐元區負債佔GDP比重為85.01%,美國是92.78%;去年歐元區赤字佔GDP比重為6.3%,美國則高達10.46%。換言之,歐元區整體的債務與赤字情況並不明顯劣於美國,問題在於成員國之間債務情況愈拉愈大的差距。為解決歐元區結構境的缺失,歐洲無疑只能朝向溫和的財政一體化邁進,比如新的擔保機制、或新的共同債務機構,或如同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在今年5月提出的方案:對於違反歐盟規則的成員國,予以暫停行使投票權一年等更嚴厲的處罰等。然而無論歐元區債務問題採取何種途徑解決,在各國領導人難以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未來一年歐洲最有可能出現情況就是繼續出現更多的財政限制和強制執行政策。
12月16-17日歐盟在布魯塞爾召開領導人會議,歐盟領導人同意建立一套處理成員國主權債務問題的長效機制,來取代2013年到期的歐盟金融穩定基金(EFSF)。但是在是否要擴大金融穩定基金(EFSF)規模或是發行歐元區聯合國債等爭議性話題上,德國和法國都還是堅採抗拒立場,再次凸顯出成員國之間意見的分歧。
中長線來看,美元在龐大的國債購買計劃下仍將飽受壓抑,但隨著美國國債殖利率拉高、歐元區還將迎來成員國愈來愈多的再融資需求,美元與歐元料將續呈輪動走勢,12月迄今美元指數站上季線78.44後,短線上在季線、200日線間作橫向整理,歐元兌美元也處於橫盤震盪格局,技術面主要波動區間介於1.31-1.35美元,200日線1.31美元是務須守穩的重要支撐。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