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金融時報:經濟學家警告 印度政府恐低估熱錢風險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隨著大型國外投資資金湧入印度經濟體,協助將股價及盧比匯價推高至金融危機前水準;英國《金融時報》周一 (25 日報導),經濟學家正發出警告,指新德里政府恐怕低估了過多資金流入,所帶來的風險。

自今年 1 月以來,印度股市及債市共吸引了 338 億美元的外國基金,創歷來最高紀錄。因投資客看好印度經濟成長強勁,第 2 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年增達 8.8%。


然而同一時間,流入印度經濟體的較長期投資外資,亦即在印度進行直接投資的外資,則減少 35%,由 9760 億盧比降至 6370 億盧比 (144 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印度股票策略師 Ridham Desai 指出,印度倚賴外資來拓展經濟成長,令人擔憂的程度有限;但更嚴重的問題,似乎是資金流入情況複雜;且流向資金市場的比例,傾向多於直接投資資金。

自從印度國營煤礦公司 Coal India首次公開發行 (IPO),籌得 35 億美元之後,一連串印度國營企業也預定進行數十億美元的 IPO,可望吸引更多外資湧入。這也使得印度經濟過熱問題,再度引人擔憂。

野村證券 (Nomura) 首席印度經濟學家 Sonal Varma 表示,有數個跡象顯示,印度經濟正朝向過熱程度前進。雖然還沒真的過熱,但投資人仍應謹慎。

過去 1 個月,盧比兌美元已大漲近 5%,並於上周躥升至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價位 44.11 盧比。儘管如此,印度政府仍決定觀望,因官員逐步衡量,讓更多「熱錢」湧入該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利幣得失。

立場較謹慎的經濟學家警告,外資現金湧入印度,將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且若資金頓時流出,恐衝擊印度整體國際收支。

印度 ICICI 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A. Prasanna 指出,政府過度依賴一次性出售國有資產,以及更多外資流入,來填補財政赤字,這對於經濟體並不健康。因為這些多餘外資有可能隨時枯竭。

野村的 Varma 另表示,印度政府應該首要擔憂熱錢流入短線漲跌震盪的投資標的。一旦太多資金流入市場,資產價值也跟著攀升,導致出現泡沫。範圍更大的風險,是這些泡沫通常因信用取得容易而起;一旦破裂,將對印度整體金融業造成衝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