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在加速拋售美國國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6 08:00
全球央行都在拋售美國國債。美國財政部發布的月度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在過去一年(2015年6月-2016年6月)美國國債被拋售的總量是3350億美元,當時是創紀錄的規模。僅僅一個月後,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之間,外國央行拋售美國國債總額為3434億美元,上升到新的高度,超過過去十二個月美國售出萬億國債的三分之一。顯示的趨勢是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在加速拋售。
數據顯示,拋售美債的包括中國、日本、中國香港、法國、巴西、哥倫比亞和一些產油國,而購入美債的是開曼群島的買家、英國等。開曼群島是英國在西加勒比群島的一塊海外屬地,在1978年獲得了一個皇家法令,法令規定永遠豁免開曼群島的繳稅義務,故而,開曼群島完全沒有直接稅收,無論是對個人、公司還是信托行業都不征任何直接稅,所以,它也獲得了「避稅天堂」的美稱,也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全世界最大的25家銀行都在開曼設有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全球700多家銀行在開曼群島都有分支機構。每年平均約有4,300家公司在此注冊成立。也就是說,美國國債的買家主要是開曼群島的私人資本。
至於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減持美債的理由主要是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不信任美國國債。可是,當今的國際市場,有什麼場所可以容納各國央行如此巨量的資本,而且比美債更有安全性?更好的流動性?歐債和日債?從安全性來說還不如美債,其他市場更容不下如此巨量的資金。所以,各國央行拋售美債是源於不信任美債的說法是難以成立的。既然不信任美債,也就不能信任拋售美債所得的美元,可恰恰,這一時期美元總體維持強勢,這也說明拋售美債是源於不信任的說法是異想天開。那就只能是第二種,各國央行需要換取現匯,維護自己的貨幣市場或用於其他目的。
個人看法是,中國、中國香港、巴西、哥倫比亞以及沙特等產油國,要麼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貨幣市場,要麼是為了彌補自己的財政赤字而拋售美債;日本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拋售美債換取現金,將很可能是為了應對未來的重大危機所進行的准備措施,這種危機既可能是軍事上的(朝鮮半島或南海巡航)也可能是經濟上的;而法國,很可能是在為自身民族主義崛起、脫離歐元區做一定的准備。
當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是凈拋出美債時(在「國外央行美國債購買量走勢圖」上顯示的是負數),這就帶來一個事實:過去,各國和地區的央行都儲備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當這些央行為了維護本國貨幣而拋售美元的時候,本國貨幣面臨的是貶值壓力,而貶值壓力必定帶來本國的利率走高。越是世界各國集中拋售美債,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國家的貨幣面臨貶值的壓力,利率走高。同時,大家集中拋售美債的過程,就是拉升美債收益率,也帶來美國實際利率的走高,最終,形成全球利率共同上升的局面。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因為大家的利率目標不一致。2009年,全球央行大放水,都需要降低利率,大家的利率目標是一致的,結果是央行大合唱,大放水。可現在,美國希望維持強勢美元,中國、巴西、產油國等需要的是弱勢貨幣(這些原理在前面說過),基於這些國家的貨幣基本上都是以美元作為保證金的,所以,需要的是弱勢美元,而一些顯示混亂的地區也需要套現美元(歐元區為主),大家的利率目標不一致,結果,央行開始撕逼。而撕逼的結果是利率共同走高,這實際是利率市場脫離央行掌控的過程。
過去,市場中的所有人都將央行當成神,甚至是女神,要麼怎麼有央媽的稱呼哪?在他們心中,這個神幾乎是無所不能,神只要不倒,資產價格就不會倒。可是,當全球央行的利率目標開始分裂的時候,利率市場就會脫離央行的掌握,現在就處於開始的階段。當利率市場開啟集體跳漲的時候,就是投資者心中的「神」倒下的時候,也這些人的信心集體崩潰的時候。
很多人說,全球不加息,就不會有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也不會有資產價格泡沫的破裂,這是一種「神」的信仰。當利率共同上漲的時候,神就被動倒下,危機也就瞬間爆發。事實上,1929年大蕭條開始前,美聯儲也是像今天這樣畏縮不前,在1928年上半年加息一次,然後一直拖到1929年才第二次加息,結果也不能阻礙1929年10月爆發大蕭條。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