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2016歐巴馬回顧篇:「和平獎總統」不和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06 08:30
無人機濫炸拖延戰禍 ISIS 坐大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 (George Bush) 任內窮兵黷武,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大打反恐戰。現任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2009 年上任時,各方憧憬他能帶來和平,然而 8 年過去,美國依然面對多條戰線。歐巴馬支持者認為,現時中東亂局由前總統小布希造成,指責他 2003 年決定入侵伊拉克,加劇當地教派分裂,成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 冒起的遠因。但有意見認為,歐巴馬透過「代理人」介入敘利亞,藉機壓制宿敵伊朗,忽視 ISIS 坐大,責任不容推卸。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歐巴馬上任僅 9 個月時,意外地獲頒和平獎。頒獎數日前,他剛宣佈增派 3 萬美軍到阿富汗。他當時決定修改得獎感言,闡述「以戰止戰」概念,但這方針反令他較小布什捲入更多戰爭。
身為美國三軍總司令,他任內下令逾 10 萬美軍撤出伊拉克,但隨着當地局勢不穩,被迫重新派遣美軍重返伊拉克;他避免發動全面常規戰爭,但派出無人機狂轟濫炸,更無法實現敘利亞停火,令敘內戰持續 6 年不休。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過去 5 年堅持敘利亞總統巴塞爾必須下台。不過即使巴塞爾政權被取代,情況也未必有改變,就像利比亞前領袖格達費 2011 年 9 月倒台後,當地依然四分五裂,各地仍有不同派系控制,民眾無法享受片刻和平。
外界一般認為,西方介入敘利亞內戰,主要目的是維護以色利安全,協助它免受什葉派的伊朗及敘利亞政府威脅。敘利亞及利比亞 2011 年初分別爆發反對巴塞爾及格達費的示威後,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游說團體向西方國家施壓,促使西方透過屬於遜尼派的土耳其、約旦及其他波斯灣國家,向敘利亞及利比亞的反政府勢力提供武裝。
有意見認為,ISIS 在中東地區基本針對什葉派穆斯林,可能出於這個原因,歐巴馬政府對 ISIS 注視不足,無視它不斷坐大。ISIS 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不斷攻城掠地,更佔領伊拉克重鎮摩蘇爾及安巴爾,甚至威脅首都巴格達。眼見 ISIS 勢如破竹,如夢初醒的歐巴馬被逼在 2014 年 8 月,徹底改變原先爭取敘利亞政權變天的政策,改為採取軍事行動,空襲 ISIS。
美國國務院前官員、中東問題專家阿爾特曼認為,美國現在對戰爭的概念,與 7 年前截然不同,無人機轟炸幾乎可無限期持續執行,但何時應該停止?美國並沒訂下可接受的恐怖主義水平,面對永不投降的恐怖組織,如何決定停止轟炸?又如何決定取得勝利?
美國戰爭研究所研究員杜比克指出,歐巴馬因顧慮小布希任內發動伊拉克戰爭造成的嚴重後果,令他無意大規模參戰,只用無人機轟炸及代理人戰爭方式介入各地衝突,反令戰事延長。奧斯陸和平研究所主任哈普維肯指出,歐巴馬外交政策較他預期更傳統及更有限,尤其在推動多邊合作上,「全球正找尋新的解決衝突方式時,歐巴馬卻因循守舊」。
與華亞太角力 美「內功」漸失
中國在亞太區的影響力龐大,歐巴馬任內啟動「重返亞太」計劃,積極與亞太各國建立更緊密的經貿及軍事合作,意圖圍堵中國。隨着歐巴馬卸任在即,其「重返亞太」野心明顯受挫,美國甚至正喪失在亞太區的影響力。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 是歐巴馬「重返亞太」的核心項目,然而,不但美國國會阻力重重,川普及希拉蕊兩名總統候選人也表明反對推行,TPP 能否在歐巴馬任內由國會通過實屬疑問。日本向來是美國在亞太區的重要盟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聲稱 TPP 是未來日美關係重要支柱,反映他也憂慮 TPP 能否落實。
除了 TPP 停滯不前,南海爭議更凸顯歐巴馬「重返亞太」的策略失敗。中國擁有南海主權,美國企圖打着「維護南海航行自由」的藉口,不斷加以干預,但明顯吃力不討好,只顯示出美國的霸權主義。美國及日本多次派出軍艦駛經南海,企圖向中國示警,然而此舉作用甚微,甚至可能擦槍走火。綜觀歐巴馬任內,美國在南海爭議中幾乎沒有建樹,令亞太區盟友也質疑美國是否有能力保護他們。
美國一向利用南海爭議,拉攏東南亞國家成為盟友。傳統盟友菲律賓的新任總統杜特蒂 (Rodrigo Duterte) 卻不按常理出牌,不買華府的賬,令美國「重返亞太」添變數。歐巴馬批評杜特蒂鐵腕掃毒違反人權,杜特蒂因此出言辱罵歐巴馬,導致雙方關係緊張。杜特蒂早前更單方面宣佈中止美菲聯合軍演。
歐巴馬 2009 年將裁核列為首要任務,但未能制止北韓核試,9 月更進行歷來最大規模核試,如同摑了他一巴掌。
歐巴馬的「重返亞太」計劃也牽動著多國神經。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利用「中國威脅論」,尋求修改和平憲法,放寬日本自衛隊權限,包括容許自衛隊聯同美軍在南海巡邏。在越南,儘管存在越戰的歷史背景,華府仍不斷拉攏越南,企圖牽制中國。但越南在外交上採取審慎態度,重視對華關係。
在印尼,總統維多多誓言捍衛領土主權,但印尼未有與中國出現主權爭端。在南韓,與美國關係緊密,但因歷史原因對日本不信任,令華府無法聯同日韓抗衡中國。
在印度,印度近年積極擴軍,由於長期與中國有領土主權爭拗,有潛在衝突危機。美國尋求與印度組成策略性夥伴,中國則與印度宿敵巴基斯坦緊密合作。在俄羅斯,中俄在冷戰時代曾經敵對,但近年站在同一陣線對抗美國,兩國早前無視美國不滿,在南海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
外訪趁機觀光 耗費 8000 萬美元公帑
歐巴馬任內多次乘坐空軍一號專機,到外國官式訪問或周遊各州會見民眾,他亦懂得忙裡偷閒,在行程中加插觀光環節。有美國媒體打趣指他是「終極遊客」。呼籲政府增加透明度的美國組織「司法監察」批評,歐巴馬任內的行程,不論是官方還是私人,共耗費 8000 萬美元公帑。
與不熱衷觀光的前總統小布希相比,歐巴馬總是在出訪時善用每分每秒,在全球名勝留下足跡,包括中國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及意大利古羅馬鬥獸場等。助手表示,歐巴馬 2014 年訪問羅馬時,還要求會見當時的新任教宗方濟各;同年出席在威爾斯舉行的北約峰會過後,他又要求參觀英國著名景點巨石陣。
歐巴馬的助手辯稱,歐巴馬的私人行程是有外交目的,例如他今年 5 月訪問越南時,與美國名廚安東尼波登出外晚膳,有助向當地民眾傳達希望加深兩國友誼的訊息。
復甦奇慢 卸責「海嘯」打擊太大
金融海嘯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直至 2009 年後才開始復甦。然而,美國經濟未如預期般顯著反彈,歐巴馬及部分經濟分析師歸咎金融海嘯的打擊太大,美國經濟需更長時間才能復原。但經濟學家巴羅不同意此論調,認為美國經濟復甦奇慢,真正原因在於勞動生產力不足,政府政策須負上一定責任。
巴羅及另一經濟學家金濤 (Tao Jin,譯音) 發表題為「罕見事件及長期危機」的文章,研究 42 個國家的 185 次經濟收縮現象。他們發現在經濟萎縮後的復甦,國內生產總值 (GDP) 往往能收復一半失地,且平均需時只約兩年。舉例說,如果經濟收縮 4%,其後兩年將合共有 2% 經濟增長,但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明顯遜色。
雖然經濟復甦緩慢,但勞工市場數據出人意表地飆升。自 2010 年 2 月至 2016 年 7 月,美國非農職位平均增長 1.7%,失業率在 2016 年 7 月也跌至 4.9%,表現出乎意料地好。換言之,美國自經濟衰退後,正面對一個「經濟增長慢、勞動力增加」的局面,原因正正是勞動生產力不足。
對付衰退,政府的主要策略是收入再分配,提升醫療、社會保障、食物補貼等福利,福利開支佔 GDP 從 2007 年的 8.7%,升至 2010 年的 11.7%。然而這根本無助提升勞動生產力。
提升勞動生產力是美國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明年入主白宮的無論是川普或希拉蕊,他們的政策都無補於事。兩人都認為政府應收緊貿易或移民,但這樣無異於扼殺科技進步。關鍵是擴大商品貿易,才能提升商品及服務的實質價值。此外,兩人的政綱包括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但這得靠其他政策配合。
減赤 2/3 惟 GDP 職位增長慢
歐巴馬的經濟政策成績褒貶不一,批評者認為歐巴馬未能解決國內生產總值 (GDP) 增長緩慢及國債增加問題,支持者則認為歐巴馬成功降低失業率、削減政府財赤,以及令股市回升。經濟學家卡羅爾經計算後,發現歐巴馬 2010 年至 2016 年間在經濟上的表現,較二戰後歷任總統的平均稍好。
卡羅爾計算 12 位二戰以來美國總統的經濟表現,正數代表表現較平均好,負數則相反,計算後歐巴馬表現雖僅排第 8,但仍留在正數區域。
卡羅爾表示,歐巴馬任內主要經濟政績之一,是令政府財赤大減 2/3。期內美國國債雖上升,政府財政仍錄得赤字,但財赤已由小布希最後一個財年錄得的 1.4 兆美元,大減至 4380 億美元,財赤佔政府財政預算的比例因此由 47.4% 減至僅 12.5%,是 12 位總統中唯一做到減赤的人。此外,歐巴馬也成功維持低通膨、令失業率下降,以及增加出口。
歐巴馬任內經濟表現也有不足之處,例如美國 GDP 在過往 27 季中,只錄得平均增長 2.1%,是 12 位總統中第 4 低,且遠低於 2.9% 的平均增長率。同時,美國職位雖連續 76 個月錄得增長,但平均增長率僅 1%,在 12 位總統中,只有 3 位總統任內錄得低於此比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