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6.8779 上調206點 終止12連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22 09:35
11 月 22 日消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告,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 6.8779,上調 206 個基點,止住了之前連續 12 個交易日的下跌。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人民幣連續貶值,美元走強、外匯需求旺盛、海外投資分散化和央行干預減少是主要原因。隨著市場對美聯儲年底加息的預期基本消化,美元多投獲利離場,美元指數近期有可能整盤,而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壓力也有望暫時緩解。但中期看來,人民幣對美元仍有貶值壓力,這一趨勢可能延續至 2017 年。
部分美元多頭離場
據 CFTC 最新數據,在此前連續七週增持美元淨多倉位後,截至 11 月 15 日當週,對沖基金削減美元淨多倉,持有的美元淨多倉位金額從此前一周的 223.6 億美元下降至 208.7 億美元。
澳新銀行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這樣的倉位調整頗為令人驚訝,因為在統計囊括的那一周中,美元對所有貨幣全線飆升,美元指數大漲 2.4%,突破 100.1。由於特朗普勝選,市場預期新政府將大幅增加基建支出,並推升通脹和加息預期。但 CFTC 的倉位則反映出已經有部分機構投資者開始獲利了結。
知名外匯網站 Gaitame 資深研究員 Takuya Kanda 表示,其不認為美元的漲勢會輕易被打斷,但在經歷如此快速的上漲後,美元未來出現回調也不令人意外。
Kanda 指出,特朗普上週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美元在最近的交易中持續上漲。由於市場預期特朗普政府將增加財政支出,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走高,創下去年 12 月 30 日以來盤中最高水平。美國政府增加財政支出可能會推升通脹,並意味著政府將增加債務,這一預期推高了美國國債收益率,從而增加了美元對尋求高回報的投資者的吸引力。但如果週二晚些時候公佈的美國 10 月份零售額數據令投資者感到失望,美元對日元等主要貨幣或出現回調行情。
資本流出博弈加劇
一位國有銀行外匯交易員分析說,近期新的資本流出壓力可能會出現,這來自於參與中美資產利差套利的投資機構。
最新數據顯示,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不斷提高,過去 4 個月中美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下跌約 90 個基點,11 月 21 日兩者利差一度縮窄至 56 個基點,達到過去五年以來的最低點,導致越來越多套利機構不願再持有人民幣資產。加之人民幣近期存在較高貶值壓力,套利機構擔心中美國債利差已出現倒掛——即美元國債綜合收益 (利差 + 匯差) 高於人民幣同期國債,於是開始撤離人民幣資產。
記者從多位銀行外匯業務部人士處了解到,銀行內部對此專門加強了資金跨境流動管理,要求對企業真實貿易投資背景從嚴審核,避免企業通過貿易路徑將資金轉移出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向 21 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通常人民幣匯率強弱,由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主導,目前貿易項不存在很大問題,仍存順差,資本項資本外流將成為人民幣持續下跌的壓力點。這背後,是投資機構對國內經濟下行的預期,以及資產全球配置意願的提升。
他認為,今年底到明年,美元仍會保持強勢,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壓力依然存在,但不可能持續不斷地連續貶值,可能出現階段性反彈。
人民幣無序貶值可能性低
從 6.7 到 6.8 再到 7,市場機構對年內人民幣匯率預估值一降再降。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至少有九家外資或海外機構下調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估。其中,澳新、匯豐、瑞銀、渣打均下調至 6.9 元,惠譽旗下 BMI Research 由 6.8 元下調至 6.85 元,中銀香港由 6.83 元下調至 6.93 元,北德意志州銀行和瑞穗證券均下調至 7.0 元。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走強依然構成當前人民幣匯率的主要風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提出的多項財政刺激政策,為美元指數上漲提供了新的噱頭。一些分析認為,激進的財政刺激,增添了經濟增長的想像空間,與此同時,財政刺激帶來了再通脹預期,有可能促使美聯儲更早更快加息。過去兩週,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反彈了超過 30 個基點,就是市場調整對美國經濟與通脹前景看法的最好證明。雖然 “特朗普新政” 的效果有待驗證,短期內對美元匯率和利率的刺激可能邊際趨緩,但確實為中期內重估美元定價提供了新的依據。
美聯儲 12 月議息日期漸近,升息預期持續上升,也為做多美元創造了絕好的市場環境。美聯儲主席耶倫上週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稱,美國經濟已取得進一步進展,總統大選不改加息進程,加息或相對快的到來,而美國國債利率期貨數據顯示 12 月加息概率已接近 100%,美聯儲 12 月加息幾乎已是板上釘釘。
綜合市場分析來看,當前美元維持升值趨勢,上行空間難料,但相對強勢可期;人民幣匯率企穩有賴於中國經濟有效企穩;如此內憂外患局面下,外匯市場供求關係一時難以扭轉,但出現無序貶值的可能性仍低,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則仍維持總體穩定,在非美貨幣中表現已算可圈可點。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