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房企美元債遭遇「匯率陷阱」 融資成本三年上升逾13%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22 10:52
融資成本曾經看起來很美的美元債,如今正在悄無聲息地從中國房企的錢包中掏錢,而且這並不是竊取,而是基於完整融資合同的一場陽謀。
數據顯示,今年四季度以來,人民幣匯率延續“非對稱性調整”格局:9月30日至11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由6.6778下跌至6.8796,下跌幅度達到3%。
“近年來,美元整體上保持了走強的態勢。人民幣貶值3個百分點,那麼國內房企所發行的美元債成本也會上漲3個百分點左右”,有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結合《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情況來看,部分房企計入匯率因素後的綜合融資成本三年時間來已經上升逾13%。
房企發行美元債 票息率懸殊
2013年至2015年,由於美國連續量化寬鬆政策的實施,全球資本市場出現了超低利率的環境。對於內地房企而言,當時國內融資成本的相對高企和難度的加大,使得它們有動力去海外尋求成本更為低廉的資金。券商統計數據顯示,僅2015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境外美元債券發行總規模已近593億美元,刷新曆史紀錄。
刷新曆史紀錄的背後,美元債確實看起來很美。從表面上來看,美元借款確實利率較低,中國優質企業發行的多年期美元債利率大多在3%-6%之間。萬科2013年首次境外美元債券發行時,該筆8億美元的5年期債券的年票息率僅為2.625%。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內地房企融資成本差距懸殊,如上所述,萬科當年美元債年票息率僅2.625%,一些央企背景的房企也能拿到3%-6%左右的票息率,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二、三線房企所發行的美元債券利率最高可達13.5%左右,較為普遍融資成本也接近10%。
對於運作比較成熟的美元債市場而言,評級與票息率可謂是息息相關。中國二、三線房企在海外獲得的評級多數為B級,可謂普遍遭遇偏低。另有研究顯示,內地房企美元債的償還壓力將在未來四年內出現,2016年去年將有約63億美元債券到期,這將是2015年到期債券規模的兩倍。
匯率波動 融資成本陡增
由於房企的融資成本差距懸殊,部分行業龍頭的票息率確實非常低,因此房企高管曾經發出了“融資成本低得不好意思說”的感慨。但是與傳統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不同,美元債以美元為計價貨幣,房企的實際成本與匯率息息相關。
2014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止步,並曾經出現幾次快速貶值。從2013年12月31日(匯率中間價為6.0969)至昨日(匯率中間價為6.8985),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已經貶值逾8000個基點,貶值幅度超過13%。對於中國內地房企而言,表面上的低廉融資成本背後,似乎暗藏隱性的“匯率陷阱”,因為匯率的波動表面上是市場因素的合力,但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國的貨幣政策所“綁架”,中國企業自身沒有任何的控制力,甚至難言準確預判。
以某二線港股上市房企為例,該公司2013年美元債票息率高達12.25%,其後經過評級改善,2014年和2015年新發行的債券融資成本下降至8%左右,但即使按照8%來計算,考慮到發行本身的財務成本和匯率變動因素後,如今其美元債的綜合融資成本很可能遠遠超過了2013年。
如果按照目前的匯率水平計算,原本的票息率就較高的房企的實際資金成本將上升至15%以上,即使是原本票息率較低的企業,其融資成本也將上升至10%以上。對於部分企業而言,美元債的融資成本事實上已經翻倍。
當然,並非所有房企的美元債融資成本都必然會飆高,也有部分房企對於外幣借款提前做了匯率掉期處理,以降低匯兌損失。不過,從公開資料來看,大部分發行美元債的內地房企並沒有表示為外幣進行對沖或者套期保值。(張歆)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