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銀行業:誰領風騷 互聯網銀行的核心邏輯鏈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主要邏輯:

2014 年下半年,我國批設了兩家互聯網銀行。 我們將互聯網銀行的核心邏輯鏈歸納為: 創設場景—導流—大數據—征信並授信。 其中,將大數據轉換為有用的資訊,用以對借款人征信,是最為關鍵的環節。誰掌握了優異的大數據征信技術,誰就能執互聯網銀行之牛耳。


互聯網銀行起跑:

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和螞蟻金融旗下的浙江網商銀行,分別於 2014年 7 月、 9 月獲批籌建,預計將於 2015 年第一季度陸續開業,成為我國首批真正的互聯網銀行。 兩家銀行的具體運營方式並未明確,但均定位於小微企業和個人,政府對他們也寄予了較高的希望,希望他們能夠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

互聯網銀行的核心在於大數據:

互聯網不是新生事物,“互聯網 +銀行”也不是新生事物,只有大數據是新生事物。 大數據來源於新型互聯網模式,尤其是 web2.0、 ugc 網絡的興趣,用戶創造內容的過程中大數據開始迅速積累。典型的 ugc 網絡包括資訊分享、社交、電商等。 借助大數據,互聯網銀行能夠批次、海量、快速、低廉地完成小微客戶征信,從而使極小微的信貸成為可能。但這依賴於,將龐雜的大數據有效轉換成為有價值的征信資訊的能力,也就是大數據征信。

點石成金: 大數據征信:

大數據征信是互聯網銀行核心邏輯鏈上最關鍵的環節。和傳統銀行征信相比,大數據征信采用完全不同的邏輯。 近期熱門的美國zestfinance公司是大數據征信的龍頭,它廣泛收集借款人的各種數據,通過機器學習等方式,最終形成信用分數,效果良好,且能覆蓋傳統征信系統不能服務的群體。我國目前已有芝麻信用、騰訊信用等公司在嘗試大數據征信。

傳統銀行迅速反應

傳統銀行業也是一個“收集數據—征信—授信”的過程,互聯網銀行的創新在於將數據、征信的環節“互聯網化”(而不是業務辦理的互聯網化)。新建的互聯網銀行目前與傳統銀行錯位競爭,對整個經濟體形成有益補充,優化整體金融生態。 傳統銀行也通過“借用”其他機構大數據的方式,進入互聯網銀行業務領域。

投資建議與風險分析:

維持行業“買入”評級,提請重點關注在互聯網銀行領域有嘗試的個股。 主要風險在於:( 1 )互聯網銀行目前與傳統銀行錯位競爭,並不意味著永遠錯位競爭;( 2)傳統銀行新近介入互聯網銀行業務,學習階段可能會面臨一定風險。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